近日,北京市城管委公布了充電樁建設情況:截至2018年4月底,北京累計建成約12.7萬個充電樁,與電動汽車推廣數量的比約為0.7:1,形成了六環范圍內平均服務半徑5公里的公用充電網絡。

其中,私人自用領域,在居民小區的個人固定停車位上,北京累計建成約9.0萬個自用充電樁,占個人電動汽車的比例達75%。社會公用領域,在大型商場、超市、公園、風景名勝區、交通樞紐及駐車換乘、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公共停車場,累計建成約2000處、2.0萬個社會公用充電樁(快慢充數量比約為6:4),與個人電動汽車的比約為1:6,超過國家目標要求的1:7(2020年目標)。

從全國范圍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在充電樁建設方面是比較有代表性成果的城市。其中,北京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位居全國第一。但由于前期充電樁建設存在非常嚴重的依靠政府補助進行跑馬圈地的現象,因此雖然目前我國已經是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最大的國家,但充電樁利用率低、車樁不匹配、找樁難、運營企業成本回收期過長等問題非常突出。
目前,北京公共充電樁建設速度已與前幾年出現了較大變化,各家企業都不再盲目地追求數量、占場地,而是開始有意識地收縮新增規模,強化新建樁的市場針對性。據了解,在2014-2016年上半年,充電樁企業普遍在京大量建設充電樁,每年全市新增樁數能達到7000-8000個,而去年,這一數字幾近減半,北京全年新建公共充電樁為3037個。目前,北京至少70%的公共充電樁都掌握在國家電網北京市電力公司、普天新能源、北汽特來電、星星充電4家企業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