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日上午舉辦的動力電池主題峰會上,國軒高科工研總院常務副院長徐興無發表了主題演講,介紹了國軒高科的國際化之路,基于優勢,以技術為核心的驅動力,攜手大眾做全球的鋰電大王。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上午好,這是一個命題作文,本來給的是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國際化的路徑,事實上這個題目太大了,大家都知道國軒高科現在是大眾控股的公司,我們在國際化過程中做了很多事情,我們結合國軒高科的國際化之路,事實上是一個縮影,折射出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國際化道路到底是怎么走的,怎么想的,國軒怎么想的,大眾怎么想的,雙方怎么來通過相識相知相愛最后走向婚姻的殿堂。
開始大眾到中國來,過來一些團隊開始交流一些想法,在中間過程中有一些談判基本經歷了,雙方怎么想的,后來怎么結合,結合之后做哪些事,對我們雙方到底有哪些好處。
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國際化,這個行業為什么要國際化。我們從兩個文件來說起,在去年11月份,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21年—2035年)》,第一句話開宗明義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們國家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發展,汽車能源和交通信息加速融合,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汽車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和潮流,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遠景,定位在這個高度,這個是全球化的趨勢。中國最開始為什么搞電動化,思路也很清楚,最主要是能源安全,我們的石油進口依賴度已經到了72%,非常高非常危險,這是必須要搞的。后來我們總書記又提出新能源汽車是從汽車大國走向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彎道超車,傳統汽車我們和國外相差的技術落后至少20年以上,新能源汽車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大家還可以有發言權,我們的彎道超車目前也實現了。到2025年我們五年連續新能源汽車走到世界前列,令世界刮目相看。最近美國總統拜登也在說,新能源汽車不能讓中國搞到前面。他提出來,覺得有威脅了。另外,從原材料供應鏈的角度來講,中國有很大的原材料市場、供應鏈市場,包括我們的設備、原材料以及技術,全世界的融合不可避免,國際化是分不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到2025年我們可以達到20%,事實上這是很保守的數據,原來提的是25%,后來壓縮到20%,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今年如果不是兩荒,電荒、芯片荒,超過300萬沒問題,今年預計超過280萬輛,2025年做到六七百萬量沒有太大問題,3000輛的20%就600萬輛,沒有太大的懸念。
最近比較熱的原來治療霧霾天氣,現在都變成藍天了,總書記在去年9月份提出雙碳,這個很熱,2030年碳達峰,2060年達到碳中和。不像以前提出一個什么樣的口號,后面不怎么提了,總書記一年之內提了23次,沒有哪個話題提那么高的頻次,中央政治局經濟會議也好,政治局會議,好多會議上,政治敏感性領導講一句話下面干了,敏感性很好。現在一個話題老是這么提,如果大家再不做的話,就沒有政治敏感性了,是一種遲鈍了。這個話題最近特別熱,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又是一個強大的動力。
今年6月份美國有一個先進電池聯盟,代表國家發布了《美國2021—2030年鋰電國家藍圖》,彭博社預計,2040年全世界的電動車銷量將達到5600萬輛,美國要達到17%,電池的產能到2025年全球電池制造預計到2492GWH,2025年中國的鋰電池產量達到1.8TWH。
美國的競爭策略,拜登說中國現在是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并且中國的發展態勢和技術無論各個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走在美國的前列,感到有壓力,這是《鋰電藍圖》里面摘錄的。也講到歐洲和印度,歐洲發力特別快,當時網上有一個會議,大眾、奔馳和寶馬三巨頭在網上本來開40分鐘討論歐洲電動化怎么走,后來10分鐘大家都達成一致,不要討論了,就是電動化,沒有什么懸念。歐洲的電動化路線非常明確,大眾為什么要搞電動化,為什么要到中國來選擇國軒,這是有它的邏輯,它都想清楚了,不然不會貿然同時87億歐元收購國軒,這個不是頭腦發熱,后面想到非常清楚的技術路線。我們的補貼都退坡,歐洲的補貼還在上升,持續不斷加大補貼力度,未來就是實現歐洲的點化。印度應該是下一個新能源汽車的藍海,我們在印度有一個工廠,和塔塔合資的工廠,印度像我們十年之前的新能源汽車推廣、國家的補貼,還是全面開花,印度的大車小車包括三輪車、摩托車都在搞,市場需求非常拉。
日本和韓國的電池技術和制造都是很強的,在全世界布局,在中國也在布局,前幾年為了保護中國的企業,我們把日韓稍微打壓了一下,現在我們成長起來了,可以這么說,日韓還是不可小視的。
原材料,美國感到這個行業要可持續穩定發展的話,如果沒有原材料的保證這是非常危險了。鈷、鎳很少,它的策略很簡單,先去搶占原材料,后面回收,這個邏輯我們也想通了,必須是這樣。我在海南的時候已經說過這個事,原材料按照現在的資源特別是鈷和鎳不支持現在大規模的發展,以后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資源回收,這個越來越被大家所達成共識。打造安全的國內電池回收體系,這是美國說的。
國軒高科的國際化布局,事實上我們想國際化很早,先從研發布局,研發比較簡單,也不是說那么簡單,至少可以建研發中心,我們最早在美國硅谷特斯拉的2公里范圍內建了BMS研發中心,那個地方芯片多,美國的克利夫蘭我們收購了巴斯夫電解液添加核心團隊,在日本我們研究先進材料還有日本的先進技術,都有目的。德國漢諾威這個事還沒最后定,我后面還會講,我們要建很多工廠,必須要建研發中心。這是國際化研發的布局。德國大眾剛開始來人我們還不知道干什么,聊著聊著,開始自己想做電池,剛才有一些媒體說整車到底要不要做電池?開始想做電池,從前面的幾個例子來看做的都不成功,因為兩者差距太大,一個是機械的部分,一個是電化學的部分,一個是死的東西,一個是活的部分,很難把握,很難拿捏,又控制不住,整車的技術路線日新月異,今天來一個新東西,明天又來一個新東西,還沒投資又變了,不搞電池,要搞電動化怎么辦?找穩定的供應商,找到我們。大家戰略合作,開始簽保供戰略合作協議。后來談著談著,保供最穩定的就是參股,開始百分之幾、10%幾,談著談著就多了。國際化是一個趨勢,大眾那么大的市場,每年一千萬臺電動車,一百多年歷史NO.1的整車廠,它的品質意識、技術、管理等等都是我們所需要的,要想真正的國際化,干脆讓你控股,就這么來的。事實上通過這一年多來不斷整合,現在叫投后整合,錢馬上到了,這些都批了。
整合之后確實發生很大的變化,從品牌這塊,很多人在問,國軒高科作為大眾的公司以后,會不會整車廠不跟你合作,你是整車廠的。沒有,可以明確地說,反而更好了。雖然我是大眾的公司,但是我們還是作為一個電池廠,有大眾的支持,技術更好、品質更好,大家都跟著來了,合作的更多了。另外,通過大眾的技術、品質整合,我們的技術有一個團隊,我們一幫人,他們一幫人,他們的比例我們2,他們1,special house,技術上不斷進步,一年來我們的技術進步非常大,還有采購、管理整個進行脫胎換骨式的進步。
海外工廠,剛才講了參股的只是一部分,根據大眾的計劃在歐洲做240GWH,正在選址,哪些地方更好,海外建廠非常麻煩,勞動力成本、法規,選芬蘭還是挪威,挪威的成本高,還是波蘭、捷克,成本比較低一些,還有西班牙有一個工廠在那里面,具體的不好透露,但是都有明確的。我們收購博世阿根廷項目,預計3.5GWh,后年SOP,歐洲的市場都在布局,這里面有300多人的老員工,還不能辭退,還得用。中間怎么用好,原來做博世的零部件做PACK工廠還要培訓,很麻煩。
大眾要做本地化,大眾在歐洲做的車必須裝的是歐洲生產的電池,中國過去的不算,必須在歐洲建廠,這是沒有辦法的。
電芯就不說了。
標準電池統一電池,原來390,后來590,現在就這一款電池方長扁扁的,內部爭論了很長時間,最后達成一致,80%的平臺可以用這款電池,各種妥協,長一點、高一點、寬一點,你說一個,我說一個,吵了大半年,最后搞了統一電池尺寸,80%都能搭載,各種渠道各種平臺都可以。
充電網絡時間關系就不說了。
產業鏈,看中國軒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國軒不但是電池企業,還有產業鏈的布局,包括曹妃甸布局,還有宜春碳酸鋰生產布局。
技術層面剛才講了有一個special house,資本層面現在董事會也過來了,財務總監過來了,人力、生產系統、品質合規等等全方位進行整合。
標準電芯研發定點通過視頻簽約了,強強聯手攜手大眾參與國際競爭,契合今天的主題國際化。整個垂直產業鏈的整合,拓展生產空間,從原料到后面的電池回收整個產業鏈,這樣才能把這個圈畫圓,企業做到持續穩定的發展。
我們的定位以技術為核心的驅動力,我們提出一個口號,攜手大眾做全球的鋰電大王。磷酸鐵鋰是我們的優勢。
產能布局就不說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