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車市整車售價還沒有漲,但這并不代表整車企業明年還能扛過去。”10月11日,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席忠民先生于2021第三屆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同期接受采訪時感慨道。

行業周知,2021年于全球車市而言都注定是個不平凡的一年。自去年開始因疫情導致供不應求的芯片危機,在進入今年3月開始,日本地震、美國寒潮甚至是突如其來的瑞薩火災無疑是對全球多家汽車制造商的新車生產雪上加霜。
8月,伴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封測生產重鎮的馬來西亞疫情失控,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最新研究顯示,今年9月,芯片訂單下單和交貨之間的交貨期又拉長了5天,平均為21.7周,為該公司自2017年開始跟蹤數據以來最長的一次。
而AutoForecast Solutions透露,截至10月10日,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已達934.5萬輛,比前一周增加了約25萬輛。其中,中國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已達182.7萬輛,占總減產量的19.6%。在他們的預期中,今年內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將會攀升至1056.1萬輛。
體現到我國車市,是諸多供應鏈企業不得不被迫減產,甚至是推出“先交付新車后補裝雷達”等補救方案。對此,“目前,我們正在嘗試做一些國產替代的工作,盡可能保證產品的需求供給。”席忠民透露。
但可怕的是,中國汽車產業所面臨的危機不只是缺芯,還有原材料漲價及近期熱議的“限電”。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鋰電池材料價格普遍上漲。四大主材方面,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由年初的3.5-4萬元每噸上漲到當前的6~6.5萬元/噸,三元523動力單晶材料的價格由11~13萬元每噸上漲到18~20萬元/噸;人造石墨負極由3.2-4.5萬元/噸上漲到4.0-6.0萬元/噸;電解液由3.5~5萬元/噸上漲到當前的9~11萬元/噸。其它輔材價格也大幅上漲,尤其是PVDF,目前價格較年初上漲已超過一倍以上。
這只是鋰電池材料的價格波動,其他例如鋼、鋁、銅以及橡膠等一系列原材料價格飛漲,并不斷向下傳導直至全產業鏈被迫漲價。
席忠民指出,最初大家面對原材料漲價并未重視,認為忍忍就會過去,利用供應鏈中的彈性對沖,仍能保持整體產業的維穩。可誰也不曾想到的是,原材料漲價時間之長,幅度之大遠超人們預期。當彈性不斷被拉伸,整車售價可能無法繼續被穩住。
“如果還這樣下去,各個行業都會算這筆賬,就是怎么(從困境中)來走出去,以及究竟該是什么時候做。”他進一步透露。
值得慶幸的是,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透露,“電動車關鍵部件動力電池面臨鋰鈷鎳等礦產資源保障和價格上漲壓力,工信部將與相關部門一起加快統籌,提高保障能力。”基于此,我們或許可以期待國家可以盡快出臺一系列維穩方案,盡快推動產業鏈恢復健康有序發展。
可是,屋漏總逢連夜雨。今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多地區相繼推出限電方案,多家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公告稱:為配合地區“能耗雙控”要求,將削減電解鋁、鋼鐵等多種原材料產能。
限電!停產!受供給影響,讓本就在不斷飛漲的原材料價格再次坐上直升梯,部分原材料價格一周內甚至飆升40%。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大產業鏈各企業的成本壓力,其中包括至今仍在咬牙堅持未漲價的整車企業。
要知道,在蓋世汽車于2020年4月、12月及今年上半年分別發起的業內調研結果內來看,關于原材料持續漲價整車售價聯動上漲的支持者,從去年4月、12月的18%、28%,攀升至今年的56%。
“今年對所有的主機廠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我們也在想各種辦法來應對,但今年我們能不能扛過這一波,價錢不往上漲,現在還不能預測。”席忠民坦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