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全球,美歐日韓等汽車產業受沖擊嚴重,歐洲電動車市場仍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2020年1-3月,歐洲主流電動車銷量超過20萬輛,同比增長85%。其中,1月同比增長121%;2月繼續保持同比92%的高速增長態勢;3月疫情影響下,電動車仍創下6.9萬輛佳績,同比增長42%,環比增長34%。背后原因,值得我國汽車產業深刻思考。
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全球汽車產業自2018年起進入下行通道,與此同時,全球汽車電動化的大勢日益明顯,電動汽車市場逆勢上揚。據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全球汽車銷量9032萬輛,同比下降3%。據EV Sales公布數據,2019年電動汽車銷量約221萬輛,同比增長10%。
具體分析,全球電動汽車市場格局中,中、歐、美作為長期占據電動汽車市場的引領者,2019年共占全球銷量的94%。其中,中國新能源市場出現了首次下滑,但仍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年銷量120.6萬輛,占比近55%,同比下降3.98%;美國售出32.5萬輛,同比下降8.45%;而歐洲市場的表現則完全不同,令人矚目:2019年累計銷售56.4萬輛,同比增長高達40%,其中純電動銷量35.8萬輛,同比上漲73%。
進入2020年后,歐洲電動車銷量繼續上漲:1月份實現同期增長121%,是2015年以來歐洲汽車產業迎來的首次三位數增長;2月份,繼續保持同比92%的高速增長態勢;3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歐洲汽車產業遭受嚴重沖擊,據ACEA統計,歐洲新車注冊量萎縮55.1%,創下1990年(從當年開始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首次編制銷量數據)以來的最大跌幅,然而電動車銷量也創下6.9萬輛的歷史新高。
整個一季度,歐洲主流電動車銷量超過20萬輛,同比增長約85%。除挪威同比增長為負(但滲透率最高69.8%),其他國家均有較高增幅,平均達到85%,意大利更是高達到272%。以下來自券商機構統計:

圖1:歐洲主流國家電動車銷量統計,引自:東吳證券
圖注:3月,德國(1.97萬輛,同比+104%)、法國(0.7萬輛,同比+19%)、英國(1.85萬輛,同比+109%),合計4.56萬輛,約占整個歐洲的65.6%。
麥肯錫預測,2021年德國將成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年生產逾170萬輛電動汽車,這也意味著全球電動汽車的市場重心將向歐洲轉移。
歐洲電動車市場緣何會與整體車市形成如此反差?
1、政策層面獎罰分明:新標嚴格,補貼給力
歐洲電動車市場的持續上揚并非短期現象,這得益于整個歐盟對汽車電動化轉型的統一認識和共同約束。禁售燃油車、碳排放超標罰款、消費激勵等多種措施都在倒逼車企加大電動化力度,同時也創造和拉動了市場需求。
01、全面零排放已成歐盟成員國長期共識
早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包括德國、英國、荷蘭、挪威以及美國18個州等在內的國家和地區就組成了“零排放車輛同盟”,承諾到2050年該聯盟內國家將不再銷售燃油車。隨后,挪威、荷蘭、德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地區及城市陸續公布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表達決心。
在約定時間內實現“零排放”,這是歐盟成員國在電動化轉型方向上形成的第一個重要共識。

表1:歐洲各國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信息部整理
02、歐盟嚴苛的二氧化碳排放法規“點燃”電動車市場
2020年,歐盟二氧化碳排放新規開始實行。該項新規要求:從2020年1月1日起,歐盟范圍內的汽車制造商,必須將平均每輛車每公里碳排放量從118.5克降至95克,不達標部分將面臨每輛車每克95歐元的罰款。并計劃到2030年將該標準進一步收緊到每公里75克碳排放。
實際上,目前歐洲車企中,還沒有一家車企能夠達到此排放標準。這意味著車企將為此承擔巨額的罰金。市場調研機構PA Consulting的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歐洲汽車行業將因難以達標排放標準而受到監管機構高達約3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590億元)的罰款,大眾、奔馳、捷豹路虎等頭部企業均將面臨繳納大額罰金的難題。
由于新冠病毒爆發給歐洲車市造成短期混亂,為避免加劇危機,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以及輪胎制造商、供應商和經銷商協會在3月25日致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一封信中提出了推遲碳排放規定實施的要求。對此,歐盟委員會尚未做出回應。
嚴苛的碳排放政策,一定程度上倒逼著歐洲的各大車企,加緊開發、銷售純電動及排放更低的新能源汽車。
03、歐洲各國的補貼政策成功刺激市場
就體量較大的英法德來看,一季度三國的電動車銷量同比漲幅都超過100%(圖1)。亮眼市場表現的背后,離不開各國大手筆的購車補貼政策。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一季度累計銷量5.2萬輛,同比大漲128%。2019年11月,德國宣布延期補貼政策至2025年,對價格低于40,000歐元的電動汽車消費者補貼提高50%,即從4000歐元提高至6000歐元,且部分購買二手電動車的車主也可以領取補貼。對于超過40,000歐元的電動汽車,補貼將增加25%。為此,政府總計提供20.9億歐元用于補貼事宜。這一政策刺激了德國電動車市場在2、3月份出現持續性增長。
法國一季度銷量僅次于德國,為3.5萬輛,同比增長144%。2019年末,法國修訂了基于碳排放的獎懲機制(Bonus-malus CO2 system),引入新的環境獎金形式,并將大幅增加環境稅率,修訂后的新機制從2020年1月1日開始生效。新機制規定,個人購買售價低于45,000歐元的車輛將獲得6,000歐元獎勵,購買售價介于45,000歐元至60,000歐元之間的車輛,將獲得3,000歐元獎勵。獎勵預算從2019年的2.6億歐元增加到2020年的4億歐元。對于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212克的車輛(WLTP),最高稅率為由12,500歐元提升至20,000歐元。在原有最高稅額12,500歐元到新的最高稅額20,000歐元之間推出12個新稅率標準。
除此之外,法國政府還建立了多種激勵機制和規則,如汽車報廢更新計劃以及停車場同步配備充電設施要求等。一月份,法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1.4萬輛,同比增長超200%,貢獻了一季度的主要份額。
英國緊隨其后,一季度電動汽車銷量3.19萬輛,同比增長119%。今年3月,英國財政大臣里希·蘇納克(Rishi Sunak)公布英國2020年的財政預算。其中,為了保護環境和能源,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發展,英國政府決定在未來5年內撥款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43億元)建設電動車超級充電網絡,以配合新能源汽車的增加和普及。并將英國的電動車購車補貼延長至2023年,這一舉措預計需要4.03億英鎊。與此同時,根據英國最新政策,從4月開始,按照碳排放標準WTLP向傳統燃油車征收汽車稅,稅率在16%以上,電動車則繼續實行零稅率。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還可以在倫敦享受擁堵費和免費停車等好處。
此外,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愛爾蘭、奧地利等均在稅收減免的基礎上給予購車3,000~6,000歐的直接補貼。
獎懲分明的政策影響疊加下,一方面歐洲各大汽車制造商加緊電動化轉型,研發生產更多符合碳排放新規的產品,另一方面,購車補貼又極大地刺激了電動汽車消費需求。對歐洲汽車產業來說,向更加“有利可圖”的電動化方向轉型是必然的選擇。
2、車企發力 電動車產品多樣創新
觀察歐洲各大車企公布的2020年度戰略,無論是從新能源產品的研發、產業鏈的投資布局,還是上下游資源的開發拓展計劃,均彰顯了這些傳統的汽車制造巨頭打響電動化戰役、攻占電動車市場的決心。
以德系三大豪華品牌奔馳、寶馬、奧迪為例。
2019年寶馬集團數據財報顯示,新能源車銷量超過145,815輛,占比逐年提高,預計兩年內(到2021年)還將翻一番,實現全球累計交付100萬輛的目標。
奧迪在2019年10月宣布了電動化戰略,將采用大眾集團的四個電動車平臺制造不同種類的電動車型。2025年向全球推出30款電動車型。近日,奧迪也正在組建新的電池組裝廠,以確保電動汽車快速上量。
3月初,大眾宣布將在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過程中專注于電動車型的發展。未來幾年,大眾計劃大力投資電動汽車領域,推出一系列電動車型。2019年11月,大眾投入12億歐元將德國東部的茨維考工廠改為電動汽車專用工廠,預計到2022年成為生產6個車型、年產33萬輛的歐洲最大電動汽車工廠。大眾汽車計劃到2028年,該集團在全球的純電動產量將增加至2200萬輛。
2019年,奔馳在歐洲市場的總銷量為90.2萬輛,市場表現要比寶馬和奧迪更加優秀。梅賽德斯-奔馳首席執行官康林松日前表示,未來將全身心投入到電動車的發展之中,目前,奔馳旗下多款車型正逐漸拓展電動化車型。
隨著不同品牌、不同款型電動車的陸續問世,歐洲汽車消費市場可謂百花齊放。據數據公司HIS Markit統計,到2020年底,歐洲買主可挑選的電動汽車型號將從不到100種增至175種。包括知名品牌廠家推出的寶馬“迷你”、大眾“ID.3”、標致雪鐵龍“科薩”和菲亞特的“500”等。根據分析公司宣布的產品信息,到2025年將超過330種。
2019年,歐洲電動車累計銷量中,純電動同比增長73%,上漲趨勢明顯。為此,奔馳、沃爾沃等最新的車型計劃,都將純電動提升到相當高的比例,Smart德國更是在官網公告表示:從2020年起,該品牌在歐洲將只推出“用電驅動的車型”。
豐富多樣的車型給了市場極大發揮空間。對部分歐洲汽車制造商來說,小微型電動車開發成本低,是用來平衡碳排放最合適的產品。加上各國在補貼時間上的延遲和力度提升,生產者們也傾向研發和推出更多樣化的產品。
3、歐洲電動汽車消費意愿已明顯提高
用戶的消費接受度,對于電動汽車的市場普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日,一家位于英國的汽車服務公司 RAC公布了一項有趣的調查結果。當前,電動車僅占全英國汽車數量的1%,全球范圍電動車的占比也僅有 2.5%,顯然,電動車在路上依然是“稀有車”。但是,愿意下一輛車換成電動車的駕駛者已經比過去成翻倍成長。英國駕駛者已經開始接受低排放和零排放的電能車 (包含 Hybrid 油電和 BEV 純電動車),對比 2018 年有6% (約250萬名)駕駛者表示:如果要換掉現在的車,會選擇純電動車作為新的代步工具。如果把范圍擴大至電能車 (包含插電式油電、純電、氫燃料電池車),則愿意更換的駕駛者數量提升至15%(2018年為12%)。
歐洲作為汽車發源地,汽車文化的積淀豐富,消費者對汽車消費的包容度和接受度均較高。
與中國消費者普遍偏愛以品牌、尺寸選車的思維不同,受慢生活節奏和休閑文化的熏染,歐洲用戶更傾向選擇輕巧方便、美觀適用、充滿設計感或者偏運動類的車型。與此同時,現代的歐洲用戶既有對老品牌的保守和堅持,也有對新創品牌的好奇和勇于嘗試。
在新款電動車上,特斯拉已然成功俘獲了歐洲消費者的心。2019年,歐洲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的冠軍是特斯拉Model3,占2019年歐洲電動汽車總銷量的17%,且貢獻了純電動60%的量。
“居民的思維發生了非常快的變化,現在與五年前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可以很有趣地發現,人們現在對于電動車的興趣是非常高的。” 近日,挪威電動汽車協會秘書長Christina Bu女士在百人會舉辦的第3期2020新能源汽車產業形勢與政策高端研討會上介紹,只有530萬人口的挪威國家,純電動汽車有30萬。2012年新車銷售中只有3%是純電動車,但到今年2月,這一數字已經達到47%,接近一半。
正有越來越多的歐洲用戶選擇新能源電動車型。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對輕型汽車產量的分析預測,2019年至2025年,包括家用車與貨車在內的歐洲電動汽車產量將激增6倍,達到400多萬輛。這一數字將占歐盟汽車產量的五分之一以上,電動車市場份額將越來越大。
小結:
2019年,中國電動車銷量120.6萬輛,占全球電動車銷量的近55%,僅從數量上來看,中國依然是全球電動汽車第一大市場。但是,缺乏政策補貼驅動下的中國電動車市場已連續下跌9個月,歐洲電動汽車2019年開始逆勢暴漲,且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表現出持續上漲的態勢。無論是產業政策層面的對比借鑒,還是產品研發層面的參考學習,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都有巨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