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整個產業期待已久的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調整政策終于“揭開面紗”。
4月23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2020~2022年這3年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如何補貼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也進行了諸多方面的調整。總體來看,調整后的政策明顯對“更強、更新、更優”的企業和車型是重大利好。
為啥說更利好“強者”?一直以來,業界都在呼吁財政補貼應該擇優扶強,包括財政部也持這樣的態度,普惠制的補貼肯定無法持續。此次調整后的政策,堅持“扶優扶強”的政策導向,補貼門檻有所提高,雖然沒有提高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但整車能耗、續駛里程要求進一步提高,以促進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比如過去補貼的車型續駛里程最低要求250公里,現在提升至300公里。除了性能參數之外,還對企業的銷量有了要求。從2020年起,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企業單次申報清算車輛數量應分別達到1萬輛、1000輛,達不到這個數量要求的,只能等補貼政策完全退坡以后再清算。
能夠達到以上種種要求的,絕對不會再是一些不入流的企業,市場的“馬太效應”會進一步顯現,能得到更多財政補貼支持的,一定是實力強的頭部企業,比如銷量靠前的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
為啥說鼓勵“創新者”?這是《通知》里明確提到的,支持“車電分離”等新型商業模式發展,鼓勵企業進一步提升整車安全性、可靠性,研發生產具有先進底層操作系統、電子電氣系統架構和智能化網聯化特征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車電分離”,直接利好的就是北汽新能源、蔚來汽車這些正在力推換電模式的企業。政策明確規定,為鼓勵“換電”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對企業推廣數量以及售車單價的相關要求具有豁免權。此次補貼新政的一個重要變化是,為避免補貼資金大量流向奢侈消費,要求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含)以下,但換電車輛除外。比如蔚來ES8的單車售價超過了補貼的上限30萬元,但因為是換電模式,所以照樣可以拿補貼。
為啥說鼓勵“更優者”?這要從政策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調整說起。和過去直接補貼車輛不同,這次把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調整為選擇有基礎、有積極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區域,重點圍繞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開展示范,中央財政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示范城市給予獎勵。
筆者認為,“以獎代補”是個好方式,避免了電動汽車出現過的渾水摸魚現象,真正做得好的拿獎勵,試圖鉆空子的被拒之門外。
當然,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對一些企業和產品是利好,自然會對部分企業和車型不利,比如“國民電動車”和特斯拉等售價超過30萬元的產品。當前,生產“國民電動車”的企業為數不少,但續駛里程基本沒有超過300公里的,這些車型沒有了補貼,預計這一市場會進一步萎縮。對于特斯拉以及理想汽車等企業的產品來說,因為單車價格超過30萬元,暫時和補貼無緣,多少會受到一點影響,但不至于太大。畢竟超過30萬元的車輛,其潛在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很少因幾萬元的補貼而受到太大影響,而且未來補貼幅度會持續下降直到2022年完全退出,真正完全的市場競爭遲早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