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賽道競爭日益激烈,“大化工企業”布局成趨勢之一。
1月17日,龍佰集團連發兩份公告投建磷酸鐵鋰、鈦白粉后處理項目。
一是其控股子公司湖北佰利萬潤擬投資20億元,建設年產15萬噸電子級磷酸鐵鋰項目;
二是其全資子公司龍佰襄陽擬投資10億元,建設年產20萬噸鈦白粉后處理項目。
公告顯示,磷酸鐵鋰項目將利用公司鈦白副產品,結合自身在粉體材料研發及生產上掌握的經驗,持續在產業化中落實“大化工”和“低成本”兩大基本要求,制備高附加值的磷酸鐵材料,進一步生產磷酸鐵鋰。
毫無疑問,此舉有利于龍佰集團形成更加完整的產業體系,更好地推動自身融入新能源材料生產制造供應鏈,增強綜合競爭力。
隨著新能源市場蓬勃向上,磷酸鐵鋰產業回暖并高速增長,同時新能源汽車補貼下降,磷酸鐵鋰電池性價比優勢凸顯,裝機量迅速提升。
GGII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47萬噸,同比增長277%;預計至2025年全球磷酸鐵鋰材料需求量將達200萬噸級別,達到小型化工體量與規模。
面對未來百萬噸級別市場需求,鈦白粉生產中的副產物硫酸亞鐵,可作為鐵源來制備前驅體磷酸鐵,并進一步生產磷酸鐵鋰材料,形成硫酸亞鐵-磷酸鐵-磷酸鐵鋰產業鏈。
作為鈦白粉領域龍頭企業,龍佰集團目前鈦白粉產能高達101萬噸,生產規模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其入局磷酸鐵鋰領域,有著顯著的資源優勢。
因此,在新能源產能布局上,龍佰集團現已投建20萬噸磷酸鐵鋰一體化項目和10萬噸石墨負極一體化項目。根據規劃,至十四五末,龍佰集團將形成50萬噸磷酸鐵鋰材料全產業鏈一體化產能和20萬噸負極全產業鏈一體化產能;至2030年,將形成100萬噸正極和50萬噸負極產能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化工企業入局新能源領域已不是新鮮事。2021年以來,除龍佰集團,中核鈦白、安納達、川發龍蟒、川金諾、川恒股份等傳統磷化工和鈦白粉企業也不斷布局,切入磷酸鐵鋰材料市場賽道。另外,上述企業均采取相似的策略,利用其主營產品的副產物跨界布局磷酸鐵、磷酸鐵鋰材料項目。
然而,盡管上述化工企業具備一定的原料制備、供給等方面優勢,其也要面臨產品質量和生產技術不達標、大規模擴充導致低端產能過剩、產品價格毛利持續下滑壓縮企業利潤空間、下游市場需求不及預期或需求放緩等多重壓力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