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磷酸鐵鋰相關標的最近調整幅度比較大,磷酸鐵鋰這個環節也是擴產的比較迅猛,這個我們之前也曾經多次跟蹤過,確實一定程度上有影響磷酸鐵鋰的競爭格局。舍長整理了幾個核心關注問題:
1. 磷化工和鈦白粉企業轉型做鐵鋰
這部分差異還是很大,產品還需6-9個月認證時間。很多磷化工企業都是基于做磷酸鐵的路線來做鐵鋰,鐵鋰及鐵鋰正極材料在及時前驅體完成后還需6-9個月的審核時間。基于以上原因以及產能爬坡,可能明年年底都很難出通過客戶審核的成品,量產難度大。
2. 電池新規要求180瓦時每千克
這對鐵鋰會有壓力。但它是一個規范性的文件,并不強制。電池如果做不到180瓦時每千克,工廠做到160、170對企業影響不是很大。對于用量、配方沒有影響,最大的變化是原輔料成本,因為原材料或者是輔料越好成本越高,另外就是工藝比較復雜一點。
3. 跨界的化工企業的技術以及擴產節奏
磷化工工廠存在兩個優勢。首先是是成本優勢。其次是磷酸鐵制備存在優勢。從技術層面來講問題不會很大,但是磷酸鐵做出來以后客戶認不認可是關鍵。
4. 磷酸鐵技術難度主要體現在什么技術參數
磷酸鐵性能80%-90%直接決定了最后鐵鋰的正極材料性能。從雜質、水分、比表、壓實還有粒徑這五個指標來看,目前行業內這五個指標做的全部很好的很少,產能也很有限。如果磷酸鐵做的好鐵鋰不會差。
5. 固相法、氨法、鈉法做出來的品質差別
磷酸鐵氨法和鈉法差別很大。氨法做出來的東西雜質很少,產品純度高,產品一致性好,但存在環保的問題。鈉法比較便宜,成本上有優勢,但是鈉法做出來的雜質很多,大顆粒多,粒徑分布不均勻,導致后端分散效果很差。
綜上,從擴產節奏看,磷鐵會更快出來,沒磷酸鐵沒鐵鋰。目前磷鐵市場供需非常緊,包括無水、二水供應都非常緊。配套的大企業自己會做做磷酸鐵,然后再做鐵鋰,不會沒有磷酸鐵供應就做鐵鋰。磷酸鐵鋰到明年年中,確定是比較缺的,但明年底產能開出來后,整體就不缺了,就一些差異化的路線可能比較稀缺。就跟三元看4680一樣,磷酸鐵鋰主要看磷酸錳鐵鋰。對于高鎳和磷酸錳鐵鋰,未來還要關注鎳和磷的價格,因為大家用碳酸鋰是沒啥差異的。操作上,保守點的話:還是以博弈性思維去參與磷酸鐵鋰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