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電控、電機三電系統,是新能源車區別于傳統燃油車最關鍵的特征。“三電系統”中的電池占整車成本的40%,決定了動力與續航能力,被稱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今天的《奔跑吧 汽車》,讓我們探究湖北在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上的布局。
北部列陣 發揮傳統優勢 加速鋰電布局
武漢向北,襄十隨一線,是一條傳統汽車產業走廊,聚集了很多汽車電池生產企業,它們主要為傳統汽車生產蓄電池。而新能源車用的是鋰電池,這些傳統電池企業正在加速轉型。像位于襄陽的駱駝集團,運用在傳統電池領域積累的納米級材料體系和100多項技術專利,專攻低壓鋰電,把電池壽命做到了行業最高。
駱駝集團新能源板塊負責人孫光忠:“這款電池能夠達到零下40度到85度的使用工況,設計壽命是15年,基本上跟我們車的設計壽命相當。在低壓領域里面,未來我們要做到全球前三。”
沿著這條傳統汽車產業走廊,小鵬、威馬等新能源整車廠快速布局,鋰電池需求陡增。襄陽駱駝、武漢雄韜等數十家本土電池企業,發揮既有技術積累,從鉛蓄電池、氫燃料電池向鋰電轉型;同時,瞄準三星、德賽、萬向、中航鋰電等頭部電池生產企業,加力招引落地。今年5月,全球排名第七的鋰電池企業——中航鋰電落戶武漢,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項目一期產能可裝車40萬輛。
中航鋰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穎:“這樣一個速度我們將繼續保持下去,未來不只是能夠配套湖北武漢,還可以輻射華中,甚至更廣闊的范圍和領域,也會帶動(鋰電池)產業鏈的聚集和落地。”
南部列陣 打造新能源電池的“糧倉”
對于南部列陣宜荊荊恩城市群來說,雖然汽車產業并非優勢,但他們擅長化工材料。10月,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投資320億元落子宜昌,建設一體化電池材料產業園,看中的,就是宜昌占全國儲量15%的磷礦。因為鋰電池上游的正極材料由磷酸鐵鋰構成,對磷礦需求量巨大。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鄒薇:“隨著清退沿江的化工,所以宜昌的傳統化工逐步轉向精細化工、高端化工,那么現在跟新能源汽車就形成了很好的對接。”
把鋰電池解剖開看,除了正極材料,還有四大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和結構件。另一個深耕鋰電多年的城市荊門,大有一舉囊括的態勢:上月楚商大會,荊門分別簽約隔膜全球第一的恩捷股份、結構件全國第一的深圳科達利。此前,電解液全國第一的新宙邦也已在荊門達產。
荊門市掇刀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魯雷:“補齊了我們荊門鋰電產業過去缺失的鏈條,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地完善負極材料,本周就有一家在技術領域具有創新性的項目來洽談,我們將進一步推動(落地)。”
除了材料端,電芯制造領域的億緯動力四區、五區正如火如荼建設,在電池回收領域,荊門已與深圳格林美共建循環經濟低碳園區。與此同時,荊州車用動力電池、石首新能源電動項目也正在加速推進。南部列陣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全產業鏈已基本畫圓。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鄒薇:“宜荊荊恩作為我們的南部列陣,傳統的優勢是具備良好的化工產業的發展和綠色生態發展的優勢,北部列陣主打汽車零配件的提質增效升級和整車的制造,南北遙相呼應齊頭并進,共同打造萬億級的新一代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