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的發展速度很快,最開始一輛純電動C級轎車都要20多萬,加上補貼也要十幾萬。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制造成本也在降低,如今買一輛C級的純電動汽車10W出頭就可以買到。買電動車就要考慮充電是否方便,比如上下班途中有沒有充電站,后到家后有沒有固定的充電樁。
充電樁的利與弊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主要核心是電池,電池損耗、蓄電量都影響車輛行駛時間和使用壽命。電動車充電時間長,充電不便利等情況也制約電動車的發展。為支持電新能源電動車發展,國家電網也參與其中建立充電站,特斯拉、小鵬等企業也建立充電站。商用公共充電站的落地不僅提供了便利,也緩解了電動汽車的充電壓力。國家還鼓勵個人安裝充電樁,如果你有固定車位,就可申請安裝個人充電樁。
充電模式確實很成功,但有時候也難免應對不及,今年十一假期高速公路上的充電站就出現了排隊四小時充電一小時的尷尬情況。不是充電樁不夠用,而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量充電需求,難以招架。每輛車的充電時間大約是1小時,同時間內服務的車輛確實沒有加油車輛多。
換電模式的優勢

如今換電模式推出后,一輛電動汽車換電用時5到10分鐘,極大提高了時間效率。
最早的換電模式出現在兩輪電動車上,主要用戶群體是外賣騎手。確實幫騎手節省了充電時間,而且也不用考慮電池損耗的問題。換電就是將電池損耗成本轉嫁到運營商,運營商通過換電服務來獲取利潤。兩輪電動車換電模式的成功,也讓電動汽車看到換電模式實現的可能。
換電模式,既縮短了車主充電消耗的時間,同時也無需擔心電池損耗的問題。事情總有兩面性,車主也會有所擔心,換電站電池包的質量是否可靠,電池損耗達到多少會停止使用更換為新電池。
電動汽車換電模式的商業運營是否能落地,能推廣開來嗎?因充電時間轉嫁給換電站,換電站要有足夠多備用電池包提供前來換電的車輛,所以換電站的運營成本遠大于充電站。
汽車廠商都有自己的電池方案,社會性的換電站就要應對不同的電池包制定換電方案,無疑提高了換電技術門檻。一個充電站支持不同品牌類型的車輛換電,需要電動汽車行業推出統一的換電標準或方案。如果換電模式沒有統一的標準,換電模式運營就只能依靠車企引導實施。
國內最早推出換電模式的蔚來汽車,當您的蔚來汽車駛入換電站后大約一首歌的時間就可以完成,蔚來汽車為首任車主提供每個月6次免費的換電服務。
換電模式會先行在商業電動汽車上,城市出租車、物流車、專職網約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