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DGIST(韓國慶北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采用一種新的高濃度電解液稀釋技術,證明鋰金屬電池可在寬溫度范圍(2-60°C)下循環。這一發現或對開發電動汽車電池產生重要影響。

(圖片來源: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該研究小組由Hongkyung Lee教授和Hochun Lee領導,主要研究高濃度電解質(HCE)稀釋對鋰金屬電池(LMB)在寬溫度范圍內循環的影響。研究表明,HCE稀釋會顯著改善較低溫度下鋰離子的傳輸,以及較高溫度下固體電解質界面的熱穩定性,從而提高鋰金屬電池的循環性能。
與鋰離子電池相比,鋰金屬電池能量密度超高,可實現更短的充電時間,但其電流效率低、循環性能差,并且容易形成鋰枝晶。而科學家們發現,使用采用醚類溶劑稀釋的HCE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并提高性能。然而,確定HCE稀釋如何在寬的工作溫度范圍內影響LMB這一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Hongkyung Lee教授表示:“電解質確定性界面穩定性是確保電池性能的關鍵問題。這項研究可為稀釋HCE穩定高反應性鋰表面提供合理策略。本研究的發現可以為設計電解質微觀結構提供線索,確定其對寬溫度范圍內界面穩定性的根本影響,并有助于鋰金屬電池實現真正的穩定循環。”
HCE通常具有粘性,而通過稀釋可以增加電芯內的離子遷移并改善電極的潤濕程度。研究小組采用了一種新的HCE稀釋技術,因此能夠在2-60°C的寬溫度下展示出良好的LMB循環性能。該研究對模型HCE以及用1,1,2,2-四氟乙基 2,2,3,3-四氟丙基醚(TTE)稀釋的HCE進行了比較電化學分析。
實驗結果表明,TTE稀釋顯著改善了鋰離子傳輸,并減少了低溫下的枝狀鋰電鍍生成,而這對于保持循環穩定性至關重要。研究還發現TTE是形成熱穩定固體電解質界面的主要原因,該界面決定了LMB的高溫循環能力。研究分析表明,TTE稀釋也可以驗證有利于鋰電池的高壓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