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汽協王耀。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9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達到21.1%,2020年滲透率僅為5.8%,新能源汽車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與此同時充電難、車樁比例不平衡等問題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掣肘。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兼技術部部長王耀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由于新能源汽車分布不均勻,導致充電市場面臨充電排隊與充電樁利用率低的矛盾態勢。”
車樁比已國際領先,應分場景配置充電樁
新京報:您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新能源汽車充電難?
王耀:當前,由于新能源汽車分布不均勻,導致充電市場面臨充電排隊與充電樁利用率低的矛盾態勢;充電樁整體利用率較低,行業平均利用率在3%-5%左右。
新京報:截至9月末,我國車樁比例為3.05:1,目前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的比例仍不協調,該如何權衡?
王耀:目前,我國車樁比較國外充電市場處于領先地位,美國、歐洲、日本市場的車樁比為16:1、13:1、8:1。未來權衡車樁比,應該分充電場景合理配置充電樁,形成以居民區充電為主、公共充電為輔、換電為補充的充電生態。
新京報:目前充電樁市場還存在因管護維修不到位帶來的“僵尸樁”、生產標準不統一造成的充電接口不兼容等問題,這些難題該如何解決?
王耀:對于僵尸樁,一是各地方政府出臺的“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僵尸樁”的退出機制,避免出現不可使用樁長期占據社會資源的現象。
二是借助各地方政府平臺對當地充電設施進行在線監管,通過合理設置充電設施補貼申領限制條件,提升充電設施運維效率,保障充電設施的服務能力。
三是充分發揮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等行業組織作用,建立行業自律機制,督促各運營商建立充電設施運維保障體系,避免出現充電設施“有人建、沒人管”。
運營商從搶占市場份額轉向提升服務品質
新京報: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充電樁已經成為剛需基礎設施,但為什么充電樁行業仍然盈利難?
王耀:目前,充電樁整體利用率較低,行業平均利用率在3%-5%左右,行業整體無法實現盈利,但是部分充電基礎設施借助與汽車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已經實現盈利。
新京報:充電樁企業是否存在盈利模式單一的問題?該如何實現盈利?
王耀:目前,隨著電動汽車規模的不斷增長,為滿足電動汽車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各運營商也從最初的搶占市場份額轉向提升充電服務品質,并開始探索建立增值服務體系。
目前充電設施盈利模式可分為以下六種:
一是充電服務費。主要依靠提升充電樁利用效率,按照充電電量收取服務費。
二是充電場站附加費用,部分運營商通過在充電場站增加洗車、餐飲、便利店等增值服務,獲得增值收入。
三是充電信息服務收入,隨著用戶對出行服務品質需求的不斷提升,電動汽車充電信息服務也應勢而起,汽車企業、出行服務商紛紛購買充電信息服務,以提升產品品質。各充電運營商均與主流汽車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并積極促進實現車樁信息互聯互通,信息服務成為除充電服務費外的最主要收入來源,為充電運營大數據價值挖掘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是基于信息服務平臺聚合流量,深度服務電動汽車車主,為車主提供全方位的車生活服務,形成增值收入。
五是基于信息服務平臺為電動汽車用戶提供車輛安全檢測服務,基于充電大數據研發車輛電池安全檢測模型,及時對異常充電狀態進行報警處理,目前部分充電運營商已經與運營車輛集團簽訂服務協議,商業價值逐漸顯現。
六是基于平臺為小微充電運營商提供代運營服務,通過整合小微運營商提升充電網絡整體品質,并獲得利潤分成(或運營服務費)。
車企將成為充電樁建設主力之一
新京報:充電樁行業具有高投資慢回報的特點,對于企業而言需要經過什么樣的階段才能實現盈利?
王耀:充電樁投資回收期較長,具體實現盈利的時間主要依托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規模,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的高速增長,預計充電設施盈利可期。
未來充電基礎設施產業將加速充電樁與通信技術、云計算、智能電網、車聯網等技術有機的融合,利用新的技術來提升基礎設施的利用率,從而提升充電樁行業的盈利能力。
新京報:你對充電樁行業未來發展有怎么樣的預測?
王耀:從長遠來看,一是充電樁規模增長將進一步提速;二是車企將成為充電樁建設的主力之一;三是行業組織和頭部企業將發揮引領作用推進行業規范發展;四是充電與多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