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寧德時代公告,控股子公司廣東邦普及其控股子公司擬在湖北省宜昌市投資建設邦普一體化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項目投資總金額不超過320億元。
該項目建設期為6年(2022年-2027年),主要建設具備廢舊電池材料回收、磷酸鐵鋰及三元前驅體、磷酸鐵鋰、鈷酸鋰及三元正極材料、石墨、磷酸等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基地,擬由廣東邦普及其控股子公司負責實施。
其中,一體化電池材料配套化工材料中的磷酸、硫酸等原料建設項目擬與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化”)合作建設。廣東邦普控股子公司寧波邦普將與湖北宜化成立合資公司,寧波邦普持股65%、湖北宜化持股35%。
寧德時代稱,項目實施有利于進一步完善鋰電新能源產業的戰略布局,發揮產業協同優勢,保障電池材料供應,推進退役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標,對于控制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寧德時代2015年開始控股廣東邦普66.72%股份。2019年4月,雙方出資36億成立合資公司寧德邦普,并擬投資91.3億元在寧德龍安工業園區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三元材料項目(含正極材料三元前驅體10萬噸),分兩期建設,總體建設期為五年。
可以看出,寧德時代與邦普的供應鏈合作布局愈加完善,已從單一的三元材料轉向“正極(三元/磷酸鐵鋰/鈷酸鋰)+負極”,并往更上游的配套化工原料領域延伸,實現一體化布局。
而此番大手筆投向電池材料一體化的邏輯在于:
一是,面向TWh時代的產能缺口,進一步完善供應鏈保障,提前防范資源斷供風險。
據高工鋰電梳理統計,寧德時代當前已規劃8大自建生產基地合計電池產能(含PACK)約500GWh,若加上與車企合資公司的產能將達600-650GWh。這帶動核心材料擴張向10萬噸以上級別跨越。
若按1GWh對應正極材料2600噸用料/負極材料1000噸用料測算,一旦寧德時代的產能全部釋放,其在未來產生的正極材料需求將達130-169萬噸、負極材料需求將達60-65萬噸。
二是,通過一體化布局,進一步實現核心原材料成本管控,提升產品競爭力。
2021年上半年電池企業毛利率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與此相對應的是,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預期增長,使得動力電池上游材料供給承壓,包括六氟、VC、碳酸鋰、PVDF、磷酸鐵等部分材料缺貨漲價愈演愈烈。
受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影響,通過自建、并購或參股等方式,擴大產能規模,不斷提升原料自供占比,提升產能利用率,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