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億緯動力蔡金書: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國際化的機遇與路徑

發布日期:2021-10-13  來源:第一電動

核心提示:億緯動力蔡金書: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國際化的機遇與路徑
在12日上午舉辦的動力電池主題峰會上,湖北億緯動力副總裁蔡金書發表了主題演講,分享了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國際化的機遇與路徑。主要分成四塊,首先是發展的驅動力,其次是行業的速度和規模,再次是海外動力電池的發展現狀,最后是機遇和路徑。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上午好,先介紹一下,我來自億緯鋰能,億緯鋰能和億緯動力的關系,億緯動力是億緯鋰能的動力和儲能事業部,億緯鋰能有20年的歷程,今年正好是20周年慶,在這個過程當中做了鋰原電池、鋰離子電池,到現在的動力儲能電池,鋰原電池是全球出貨量第一,18650的鋰離子電池今年出貨6億只,明年計劃是17億只,后年會更多,因為我們的優勢產品擴大了市場規模。現在談到動力電池,億緯動力是全產品線,從方型磷酸鐵鋰,方型三元,大圓柱,以及軟包電池,跟SKI做的一個很成功的合資企業,億緯的特征就是全產品線開花。
 
受百人會的委托,我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國際化的機遇與路徑。主要分成四塊,首先看一下發展的驅動力,看一下行業的速度和規模,以及我們海外動力電池的發展現狀,最后談一下機遇和路徑。
 
昨天談到了很多碳達峰、碳中和,“雙碳”我這兒列舉了幾個國家,我們可以看到,其實藍色的柱子就是工業化程度發展的反映,也是碳達峰的反應,中國碳中和的時間窗口僅為其他國家的50-80%,意味著中國需要在50%的時間內完成100%的碳中和任務,需要快速的政策驅動,正因為這樣的快速政策驅動,中國會在這次新能源革命中成為一個中堅力量。
 
簡單地梳理一下碳達峰,碳中和的行業相關,跟動力電池相關的,一是交通,路徑部分是終端電氣化,另外就是節能提效,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在生產過程當中節能提效很重要。回歸到供應端,就是氫燃料電池,這也是各個電池企業都在發展的新技術。全球乘用車的市場規模,彭博社做了一個預測,2030年預估新能源車滲透率45%以上,禁售時間,我列了一下各個國家的禁售燃油車時間,意味著當下禁售的時間即為滲透率那一刻是100%的,賣出的每一輛車都是新能源車,市場規模預測2030年如果是3700萬輛,60度電核算,會有2.2TWh/年的電池需求,意味著1.2萬億/年的市場。
 
現在談一下歐洲動力電池快速發展的三個因素,電池技術進步是一個必然,我強化了一個經濟性和安全性,對于動力電池來說,安全是天然屬性,生來就應當安全,剛才張總也提到了,不會發生任何的安全事件,這是我們對社會的責任。
 
另外就是成本,經濟性,既然要完成新能源革命,意味著經濟性強大的力量,才能拓展完成這次革命。
 
另外就是用戶觀念的變化,燃油車二手車保值率必然是下降的,因為這是一個夕陽產業。政策推動,當然我們看到了車企轉型,傳統車企,百年車企的轉型,造車新勢力迸發的力量,還有新能源車的激勵政策,對于購買者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海外動力電池市場的供需,談一下歐洲市場,第一季度有45.3萬輛車,中國是44萬輛,第一次超過了中國的新能源車的注冊量,中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是14.7%,我們8月份的統計,中國新能源車的銷售量是大于19%的,意味著中國當下那個月已經實現了滲透率19%。這里展示了1-8月份全球動力電池廠的裝機份額,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占了一半,中國在這次新能源革命當中是一個中堅力量,不可否認。歐洲的工藝現狀,今年除了芯片,還有電池的短缺,電池荒,多家車企已經發生了停線,中長期缺口反而是加劇的。對于歐洲大陸和英倫三島現有的動力電池產能不足30GWh,沒有歐洲本土的企業,待會兒我們會講一下歐洲本土的企業。電池的供應緊缺會引發一場新的格局的變化。
 
歐洲的歐盟做出了一些策略,首先它是在2019年的時候資助了251億人民幣的補貼計劃,主要的補貼方向是技術研究和創新。在2021年的時候做了220多億的公共補貼,也是強化歐洲的一個動力電池供應鏈,現在一直在擴建,總數達到38個,計劃未來可能是1000GWh的量,包括歐盟委員會副主席也提到了不再依賴進口電池,我們要想出海,要了解海對面是什么樣的想法,我這里給大家一句話,動力電池供應鏈即是價值鏈,又是生命線,戰略上他們有他們的策略。
 
歐美動力電池供應本土化的進展,拜登延續了奧巴馬的政策,宣布了1700多億電動車的扶持計劃,建立新能源的供應鏈,這是美國的情況,美國有特斯拉這個強有力的角色在,不管是新能源車,還是動力電池的規劃,這個是很清晰的路線。對于歐洲大陸,首先法國是空客電池戰略,Stellantis和SAFT合資成立ACC,德國也是計劃2030年滿足全球30%的電芯需求供應。在這個表里面強化了兩個企業,在歐洲一個是挪威的Northvolt,現在大家給它的定義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動力電池企業,得到了歐洲投資銀行,包括車企大量的投資。法國的ACC也是得到了政府13億歐元和奔馳入股的33%,這是兩個著重要提的企業。
 
海外廠商在歐美的產能,我們可以看到,當下投產的情況,有SKI,SDI,以及規劃的產能,數據預測是2023年之前,歐洲對電動汽車電池的需求預計達到406GWh,可是供應只有339GWh,意味著16.5%的市場短缺。2025年這個供應短缺進一步擴大到40%的缺口。
 
看看大家都做了什么樣的策略?剛才我提到的Northvolt, 稍微分析一下這個企業,對我們的出海有一定的策略的落地。亞洲電池企業圍獵的現象,歐洲是想辦法自給自足,Northvolt的融資能力非常強,2017年到現在四年融了35億歐元,Northvolt同樣希望建立電池產業的人才池,包括化學體系,技術方面的,工廠建設,供應鏈管理,以及跨國人才。大眾展示的信息,產品方案是方型,是它的主流產品,為什么我們億緯做方型,軟包,圓柱,全產品鏈開花,因為現在我們不能確定哪個產品是最好的,各有各的市場。另外,Northvolt是一個后進入者,比起松下,SKI這些企業,沒有個過程,沒有一個歷史,就是沒有一個小步迭代研發的條件,它就想彎道超車。我在美國參與的波音項目,做鋰金屬電池的收購了那個企業,那個企業是美國國家實驗室當中出生的企業,所以它想彎道超車,它知道自己是后進入者,另外它只能作為跟隨者,跟隨主流。Northvolt進入了成本競賽,但是它的成本優勢也只能在歐洲市場,與中國市場相比,歐洲的人員、工廠、物流、碳排放方面的成本遠高于中國。Northvolt最初打了低碳、綠色的競爭力,事實上這個優勢并不明顯,因為在中國所有需要使用的能源都在傾向清潔能源,所以這個優勢不太明顯。
 
對于中國企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官方的表,我也標注了一下億緯鋰能,我們做了20年的電池,這是我們的規劃,包括我們的領頭羊,寧德、LG、中航這些企業。2025年后,行業的總規劃產能大概達到3.15TWh,現在到2025年,是動力電池產能的規劃六倍以上,而且這不完全包括海外的計劃,因為海外的落地稍微慢一些。
 
中國動力電池國際化的動因,主要是四塊,尋求市場,全球九千多萬輛車的銷售1/3是在中國,2/3是在境外,另外就是要領先進入國際市場,因為在這十幾、二十年的歷程當中,中國已經積累了電池的能力,意味著我們的直接原因是拿到訂單,或者是項目定點,這些國際項目基本上是七年的生命周期,從最早的ABCD樣開始是九年的時間,是長單,和海外客戶形成類似戰略合作的方式,這是直接原因。
 
另外就是尋求效率,就是需求和供應靠近,這是成本最低的,包括這些電池企業給歐企在歐洲就近配套,這是做的出海的直接原因。另外就是貿易壁壘,大家知道美國的貿易戰,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這是大家想要規避的事情。
 
尋求資源,在歐洲,剛才也提到了,歐洲還是歡迎中國企業,不管是動力電池企業,還是原材料端的企業去那里建廠落地,人力、自然資源,另外就是全球戰略,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構建全球化的經營優勢。整個大的市場環境是中國的鋰電材料和設備全球化配套的加速,整體的環境是往外出海的趨勢。
 
我簡單總結一下國際化路徑和競爭力,核心要素就是可復制性,我們現在不停建廠,包括億緯現在在惠州、湖北、啟東、鹽城,還在規劃其他的事情,我們公告了再說。核心的要素是可復制性,必須最高效地把這個廠構建起來。巨額資金更不用說了,每一個GWh至少兩三億人民幣,在歐洲可能會更貴,如果建一個十幾GWh的工廠就是二三十億。客戶訂單,這是必然的,動力電池行業跟消費類電池還不一樣,是拉動型工業,訂單拉動的,并不是做庫存推動的。人才,在任何一個科技行業,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缺一不可。
 
實現路徑,規模、技術、運營、清潔能源,我強化一下清潔能源和回收,剛才Northvolt的綠色,在中國的電池企業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尋求水力發電的能源,回收也是實現二氧化物碳排放非常重要的路徑。
 
競爭力指標,對于每個動力電池企業都必須面對的,成本,經濟性,只有經濟性達到一定的程度,這次新能源革命才能完成。性能,還是回歸到安全,安全是動力電池的天然屬性。碳排放,相當于是顯性的市場,是動力電池的市場,隱性的市場就是二氧化碳的雙碳市場。
 
通過整個工廠的演變來展示一下定制工廠和超級工廠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是20GWh的工廠,意味著百億以上的規模。工廠的建設規模關聯到路徑和核心要素,客戶訂單,有了客戶訂單,你再去定制一個工廠,錢是隨時都需要的,另外就是可復制性,從中國這個城市的20GWh,復制到任何一個城市,復制到歐洲、美洲,可復制性一定要強,包括團隊管理的可復制性,這樣可以提高效率。規模,更不要說了,而且2022年是20GWh,未來可能還會更高。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出海方面我們認知到的,國際化與產業鏈的布局,加強產業鏈合作協同,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為的是保障關鍵資源的供應和成本的規劃。其實在21世紀的企業,大家認為企業的競爭是供應鏈的競爭。我們看到這張圖,畫了從鋰礦,鎳鈷礦,到主材,到磷酸鐵鋰,到三元,以及到后面的回收端,我們企業都有在做,今年上半年做了很多的動作,大家知道成本最優的是鹽湖鋰,Tier1的材料都有在做布局。另外就是回到回收端,因為最終的成本最優的供應鏈是閉環或者是半閉環供應鏈,回歸到中間的四個字,資本投入,這需要百億以上的資本投入。產業鏈的布局,關聯了剛才我說的核心要素路徑的四塊,成本,動力電池當中成本是設計出來的,質量也是設計出來的,從技術端,成本可設計。回收,大家看到了鎳鈷鋰,甚至是NMP這些。供應鏈資本,回到供應鏈規劃所需要花的資金,還有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達標的兩條路線,回收材料的使用和清潔能源的使用。
 
快速的電池端的車廠的需求,帶動電池端的擴產,緊接著快速產業鏈的回應,大家看到了2025年以前,正負極等各大主材同時會增加5倍以上。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歐洲要求新能源供應鏈本土化,他為的是復制中國的電池產業鏈,這個是有深層的戰略意義的。他可能寧愿選擇在歐洲本土采購更貴的電池,但是他需要我們的供應鏈過去。另外這些持續在擴大中,包括一些企業已經在國外建廠。
 
電池材料供應鏈海外建廠的情況,大家也可以看到,分布了歐洲大陸,考慮到地點、人力成本、運輸成本各方面建了一些廠,幾大主材都已經陸續落地。
 
我做了中國電池相關企業國際化SWOT分析,優勢是強大的供應鏈和合作關系,這是在中國二三十年的積累中,或者是更早的產業積累當中建立起來的。另外是規模化供應,效益領先,剛才大家看到了20GWh的工廠,百億的工廠,只有這樣,折舊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才是最低的。產品類型廣泛,全面開花,技術實現部分領先,研發成本低,這都是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相關材料企業出海的優勢。
 
劣勢就是國際車企合作配套經驗不足,以往是吸引外資,現在我們要出去,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變革,經驗不足,文化差異和工作方式的差異,政治環境、排放、基建、專利糾紛,我們在國內可能建一個工廠,很快,八個月,十個月,但是在境外就沒那么容易了,企業文化、人才管理和客戶要求等所有與文化相沖擊的東西都要面對,面對就需要時間成本各方面。
 
我們的機會,市場規模大,大家也看到了,2/3的市場在海外,1/3在中國,價格敏感度低,我們應該也知道,中國的競爭,很多時候是把成本作為一個重要的競爭方式,但是在歐美企業里,他認為你的價值,就給你應有的價值的額度。出海是一流Tier1的必經之路,過去這兩年當中,一些車企的自燃,展示出來的機會,領跑者不等于領先者。國內車企及供應鏈陸續出海,這是我們的機會。
 
我們的威脅,各國對本土產業鏈的保護及本土化要求,我們也有一些境外的企業直接要求你的采購鏈里的65%的價值需要在本土采購,意味著我們必須得出海。歐美企業自研的制造計劃,包括特斯拉做自己的電池,ESG的要求,供應鏈的成本,工會,法規,甚至疫情現在也成為一個新的影響。
 
最后一個是展示一下出海國際化形式,這是當前的主流,另外就是海外設廠的方式,獨資、收購、戰略聯盟,橫向、縱向,往上下游縱深,這就是國際化的形式。
 
大概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 頻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