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車型電池不在目錄之內
自2015年11月第一批《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以下簡稱“電池目錄”)發布以來,尤其是2016年,電池目錄和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的聯動成為行業人士的共識:新能源車企申報車型只有搭載了電池目錄中企業的電池產品,方可有機會進入推薦目錄當中。在電車匯向一位熟悉行業政策的人士了解時,其表示:“這樣的聯動關系并未在任何一份文件中明確提出,但第一批電池目錄發布以后,后續凡是在列推薦目錄的車型所配備的動力電池,均來自電池目錄企業,這樣的‘潛規則’由此傳開。”
據悉,電池目錄分別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2016年4月、2016年7月共發布四批,包含56家動力電池單體生產企業和1家動力電池系統生產企業。但在2016年7月至今長達10個月的時間里該目錄再無任何更新和動向,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1月發布的《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征求意見稿中也并未提及與電池目錄直接相關的事項。
與此同時,在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躍居全球第一、資本熱捧動力電池產業的大背景下,一批尚未進入目錄的電池企業顯然無法就此罷手。電車匯整理295批道路機動車輛產品公示和第三批推薦目錄時發現:一場侵蝕電池目錄的布局正在發生!
295批道路機動車輛產品公示中新能源汽車共352款,據電車匯數據智庫顯示,308款車型所配備的電池來自電池目錄企業,占比87%;42款車型動力電池系統供應商并不在電池目錄之列,占比12%;同時2款車型尚未公布其電池供應商。
不難看出,從此前申請公告車型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均出自電池目錄,到現在12%車型不在“白名單”之列,電池目錄與推薦目錄“聯動關系”已經受到來自車企和電池企業的挑戰。
不僅如此,早在第294批道路機動車輛公告和第三批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當中,未入列電池目錄的企業已經為眾多大車企所接受:惠州市億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的錳酸鋰電池被鄭州宇通、廈門金旅共計15款車型所采用。
“白名單”企業分化明顯
在已入列電池目錄的企業中,寧德時代在295批產品公告中占據65款車型,北京國能、深圳沃特瑪、合肥國軒等優質電池企業排名同樣靠前。但電車匯還是發現,存在多家企業在連續幾批公告中并無動作,即產品未被任何車企所采購。“電池白名單”企業分化明顯!

而從尚未進入目錄的動力電池企業情況來看,其產品供應情況反而更加樂觀。江蘇正昀新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包括南京金龍、亞星客車在內的多家車企提供三元鋰電池。

同時,電車匯發現未入列電池目錄的企業可以分為兩類:
1.作為電池系統生產企業,單體電池能夠自給自足,即同時具備動力電池單體生產、動力電池系統生產的能力。此類企業如下:

2.僅具備單體/系統生產一方面能力的電池企業。此類企業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