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價格機制有望打開電網與儲能間“死結”

發布日期:2021-06-10  來源:中國能源報

核心提示:價格機制有望打開電網與儲能間“死結”
當前,20多個省市出臺政策,要求新能源電站配置儲能,否則無法優先調度。這實際上,等同于強制新能源電站配儲。而從回歸市場的角度來看,規模化配儲能“死結”就在于價格機制缺失。在眾多新能源企業看來,推動新能源電站強配儲能的幕后推手,正是電網企業。
 
近日,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明確指出要完善風電、光伏發電價格形成機制,落實新出臺的抽水蓄能價格機制,建立新型儲能價格機制,推動新能源及相關儲能產業發展。一時間,儲能與電網的關系又被緊緊鎖定在一起。
 
根據記者梳理,截至5月底,各發電集團、電網企業共發布46項儲能相關招標政策,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國家電投、華能、華電、華潤、三峽集團等眾多央企陸續發布儲能項目設備或儲能研究招標。
 
一位業內人士形象地描述了儲能企業對電網企業又愛又恨的矛盾心理:“又怕電網不來,又怕電網胡來。”

規模化配儲尚不具備價格機制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必將帶來能源電力系統結構深度變革,必須解決電力供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及新能源高效利用的問題。發展抽水蓄能電站和新型儲能是提升系統調節能力、促進新能源消納的重要措施,是新型電力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原副主任辛耀中告訴記者,我國電網都是空氣絕緣電網,很難抵御自然災害,同時,新能源發電作為清潔的二次能源,無法大量存儲,須即發即用。被稱為大型“充電寶”的儲能電站并網運行,不僅改變了傳統電網的運行形態,也改變了長久以來電網規劃、設計、運維和調度模式。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系統分析與混合仿真研究所所長張東耀認為,持續穩定可靠的供電,是目前建設新型電力系統面臨的最大壓力。“如果不能穩定供電,地方電量不夠,就會拉閘限電或者錯峰用電,其本質問題是我國現有的電力系統供應和調配能力不足。”
 
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直接改變了原有的電力系統的特性。張東耀表示,高比例的新能源所帶來的電網潮流潛在大幅波動,可能會導致電網熱穩定更容易受限;另外,高比例的新能源并網對電網的慣性、頻率的穩定都有挑戰,對于電網的短路容量和電壓穩定都會造成較大影響。
 
在這種狀況下,電力系統中增加儲能已成共識。但是,當前突出的問題是,額外增加的儲能裝置,尚缺乏投資回收渠道,儲能也沒有形成完善的價格機制。
 
“此次國家發改委出臺通知,為建立儲能價格機制明確了方向,就看后續如何配套政策,細化落地。”業內人士說。
 
小時級儲能對電網價值有限
 
當前,20多個省市出臺政策,要求新能源電站配置儲能,否則無法優先調度。這實際上,等同于強制新能源電站配儲。而從回歸市場的角度來看,規模化配儲能“死結”就在于價格機制缺失。
 
在眾多新能源企業看來,推動新能源電站強配儲能的幕后推手,正是電網企業。
 
不過,在辛耀中看來,現在電力系統各環節均存在問題,這致使儲能客觀上無法實現大規模配置。
 
在電源側,儲能可以與常規火電機組協調運行,提升對電網的支撐作用,但是現在還缺乏相應的市場模式和利益共享激勵機制,儲能如何參與輔助服務市場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在電網側,儲能目前能夠滿足調峰和調頻的需求,但是針對多場景需求的應用和協調控制能力不足。在負荷側,儲能參與需求響應,利用峰谷價差或節省容量費進行盈利,但峰谷電價模式單一,沒有發揮用戶側儲能的匯聚效應。
 
辛耀中表示,如果回顧中國儲能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國家電網對儲能應用的研究重點經歷了一個周期的轉變。從最初的新能源發電側轉移到電網側儲能、如今又重新轉回到新能源發電側。
 
有儲能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儲能需要電網方面的認可,但又害怕電網方面介入太深,更擔心手握調度大全的電網企業,在調用儲能上肆意作為。
 
張東耀認為,電網目前最大的顧慮是,如何實現長時間儲能。“當新能源大量并網后,所帶來的電網供給波動性不是小時級的,有可能是長時間的不穩定。這就意味著2-6小時的儲能是不夠的,需要研究更長時間甚至是周層面的儲能。”
 
有必要出臺針對新型儲能的容量電價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已投運的新型電力儲能(包含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飛輪、超級電容等)累計裝機規模達到3.28GW,同比增長91.2%。預計到2025年,我國新型儲能市場規模將比2020年底的水平擴大10倍。
 
根據《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1》保守估計,2021-2025年,電化學儲能累計規模復合增長率為57.4%,市場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不過,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也認為,時至今日,國內儲能產業依然沒有摸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恰當市場機制和商業模式。
 
現在從各類儲能政策上看,除抽水蓄能價格機制取得突破外,以電化學儲能為代表的新型儲能僅有預期,實際上的電價機制仍不明朗。
 
對此,有專家認為,“建立新型儲能價格機制”是新型儲能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而出臺針對新型儲能的容量電價,是適應我國電力發展現狀的最有效的價格機制。
 
奇點能源王康表示,現在電化學儲能度電成本是抽蓄的2.5-3倍,其容量電價標準勢必大幅高于抽水蓄能,有可能造成社會用電成本攀升,同時也是對抽蓄、需求側響應以及氣電等靈活性資源的挑戰。
 
科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技術總工侯朝勇認為,未來隨著電力市場化,儲能成本在電力系統各環節中的傳導變得順暢,儲能投資由外部因素推動向自身經濟性驅動轉變,儲能才算真正站穩腳跟。

 
 
[ 頻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