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內部汽車戰略的兩條路徑博弈還在持續,其影響早已經超過華為自身。
——《第一財經》報道,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組建的合資公司,所打造的5款車型中的一款最快將于今年下半年推出。似乎意味著,華為車BU的車聯網計劃還在延續,所謂華為不造車,幫客戶造好車,繞口的話術。
華為最高層顯然還沒有想清楚,智能汽車究竟是什么?能帶來什么?所以,花客戶的錢,去做做市場,也是一個穩妥的選項。
——近期,關于華為幫助小康控股旗下售賣的首款汽車銷量信息紛紛釋放。重慶市政府網的信息稱,SF5銷售火爆,供不應求。
還有人相信華為在幫客戶造車嗎?
此前,《智物》(微信公眾號:智物科技評論,IntellegentThings)已撰文分析過,重慶小康系列新車或為余承東試水汽車的第一步。同樣是《第一財經》的報道,已有大批華為手機人員進駐小康。
對余承東來說,手機硬件業務歸零,需要重新尋找一個增長點。最好不是ToB。借路困境中的小康,余承東想下一盤指導棋?
對于這一局面,余承東一定非常熟悉,在華為手機輝煌的起點,包括任正非在內都曾經對其堅持的華為自主品牌計劃失去了信心。如今,華為汽車也要重新來過,兩個合作伙伴,兩條路徑——長安汽車合作代表的車聯網思路,小康股份代表的華為品牌汽車思路。
華為汽車戰略騎墻,要到幾時?
01、余承東厚望小康的用意
華為胡厚崑與徐直軍兩位輪值董事長,在一個月當中,兩次嘮叨華為將會堅持不造車。
——胡厚崑解釋,之所以調余承東去負責車聯網投資,是想借助其對消費者的理解。但最終目標,還是要幫客戶造好車。
——徐直軍則延續其直爽風格:華為的堅持做華為Inside,與北汽、廣汽、長安聯合打造子品牌。
徐直軍沒有提到小康。事實上,華為CBG的眾多核心團隊,在2020年春節前后,已經入駐小康。其中,也包括余承東本人,經常前往重慶。
小康公司的招聘以及宣傳推廣,也似乎走在一條華為式的路徑上:因為涉嫌內幕信息交易而去職,原小康控股董事長張興海,居然開始被某些媒體尊稱為汽車界的“掃地僧”。
荒誕不經之外,也讓人意識到,SF5的操盤人可能加入了一些華為的思路?
第一款塞力斯,華為貢獻了品牌,不夠讓余承東發力
早已發布多時的塞力斯SF5,在貼上了“華為智選”的標牌之后,就快速扭轉局面?有一種觀點認為,也許小康塞力斯的銷量,將會最終決定華為的兩個路徑的選擇。如果塞力斯表現優異,余承東可以挾其余勇,進軍汽車品牌。
華為車聯網,也可以快速終結其探索使命。從華為既往的聲名來看,華為要想讓其他主機廠跟其安心合作,實在是勉為其難。
小康SF5的真實銷量怎么樣?整個51期間,一家華為自營的專賣店,SF5的銷量在10幾臺,相當于此前一個月的銷量。提升是明顯的,但是,是否足夠讓余承東說服華為的管理層?
華為CBG精英盡出。一段時間之后,也許,塞力斯能有更好的表現。
02、華為給汽車界的情書,也是戰書
許久之前的3G時代,通信行業曾經有過傳聞,在某個海外區域市場,中國的一家領先的通信設備公司,始終未能打開局面。
無奈之下,變招來了。改公司找到了行業里最弱的一家運營商,從市場調研,到產品定位、營銷策略,改頭換面。采用了中國公司的網絡,用中國金融機構的資金,取得了快速的成長。
對華為來說,小康就像這家運營商?既是情書,也是戰書?
全球主機廠應該無人相信,華為未來會不造車,只安心于從30萬的售價當中,獲取1萬的利潤分成。華為用困境中的小康,給全球汽車產業下戰書,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實力。
余承東初掌華為CBG,也曾經有過一段困難階段。余承東也是用一款秘密的,地下產品——P6,在眾多反對聲中,包括來自任正非本人的壓制中,背水一戰,終成全球手機一霸。
如今,余承東需要一款汽車領域的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