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剛剛走出危機的產業(yè)希望電動汽車及電池會引發(fā)一輪全新的綠色超級周期。
對采礦投資者來說,嘉能可(Glencore)這家英瑞金屬企業(yè)集團有種讓人無法自拔的吸引力。這家公司還是煤這種格外不時髦的大宗商品的全球最大出口商。它去往他人不敢涉足之地,例如因暴力及腐敗而聲名不佳的剛果民主共和國(DRC,以下簡稱剛果(金))。最近它還設法繞過俄羅斯遭受制裁這一情況,與該國最大的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達成交易。
不過嘉能可本身也自帶光環(huán)。它是世界最大的銅供應商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鈷供應商,二者大部分都來自于公司在剛果(金)的投資項目。這兩種金屬是清潔科技產品及產業(yè)的重要元素,尤其是電動汽車和電池。
在本世紀初由中國引領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中,投資者向礦業(yè)公司豪擲一萬億美元。近期該行業(yè)終于從當時這種過度投資造成的破敗局面中走出,投資者也重新燃起投資采礦的熱情。如今,包括銅、鈷、鎳、鋰以及石墨在內的"綠色"金屬及礦物的潛力令他們愈加振奮。看漲情緒最為高昂的人認為,清潔能源對這些金屬和礦物的需求或許比中國在過去約15年里的需求還要大。
對采礦業(yè)的樂觀情緒本身就是一個顯著好轉。過去四年來采礦業(yè)遭遇大滑坡,研究公司盛博(SanfordC.Bernstein)判斷,其程度之深重堪比大蕭條時期。2014年到2015年間,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于倫敦上市的四大礦業(yè)公司必和必拓(BHPBilliton)、力拓(RioTinto)、嘉能可以及英美資源集團(AngloAmerican)幾乎損失了2oo億美兀的核心盈利,或者說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受沖擊最大的嘉能可通過取消派息和發(fā)行新股挽救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去年,大眾商品價格回升,采礦公司股價反彈,嘉能可再次一馬當先。近期的業(yè)績顯示,四大礦業(yè)公司不僅擺脫了巨額虧損,實現(xiàn)了盈利,還在2016年削減了將近25o億美元的凈負債。必和必拓和力拓也出人意料地向股東們派發(fā)了大筆股息。嘉能可言辭強硬的老板伊凡•格拉森伯格(IvanGlasenberg)說,3o年來,公司如今的財務狀況最為強健。他感嘆:“只一年的功夫,就有了這么大的轉變。”
行業(yè)狀況實現(xiàn)好轉靠的是限制供給--既有為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的自愿因素,也有罷工和停工這樣不得已的狀況。自2013年來,各大礦業(yè)公司資本支出的降幅已超過三分之一(見圖表)。所有這些公司都不太愿意開發(fā)新的大型采礦項目。例如,格拉森伯格稱,行業(yè)內新銅礦項目的儲備要比中國帶來的礦業(yè)繁榮期出現(xiàn)前要少。力拓位于蒙古戈壁、規(guī)模巨大的奧尤陶勒蓋(OyuTolgoi)銅礦則是一個鮮見的例外。這幾個礦業(yè)公司的主要重點都是重建資產負債表,以及回饋一直對自己保有信心的股東。

雖況這些公司保址zr堅持貸不約醫(yī)整個遼國場河綠色釜屬及礦物的需求正誘惑它們解開錢袋。去年,必和必拓宣稱2017年將會是"電動汽車革命真正開始"的年份。近期電池材料如銅、鈷以及鋰的價格飆升,更令業(yè)界感到興奮。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正在大量消耗這些材料。去年11月,于上海上市的洛陽鉬業(yè)(ChinaMolybdenum)成為剛果(金)大型銅鈷礦TenkeFungurume的大股東。不難發(fā)現(xiàn),相較而言內燃機里的催化轉換器所使用的鉑的價格已被甩在了后面。
密切關注電動汽車相關需求的必和必拓估計,制造一輛普通的以電池驅動的汽車將需要8o公斤的銅,是內燃機汽車所需銅的四倍。這些銅分布在發(fā)動機(需要的銅最多)、電池以及電路中。必和必拓預測,到2035年也許會有1.4億輛電動汽車上路,占全球汽車保有量的8%,而如今的數字是1oo萬輛。要將這些車輛生產出來,每年至少需增加85o萬噸的銅產量,也就是在如今全球總需求的基礎上再增加三分之一的產量。
到2035年幾乎所有新生產的汽車都會是電動的--根據這一大膽的估計,盛博認為到那時全球銅的供應量將需要翻倍才能滿足需求。它指出,為了找到并將所有可能獲利的金屬采挖出來,以及提高冶煉和提純的能力,采礦公司或許需增加高達一萬億美元的投資。天達銀行(Investec)的亨特•希爾科特(HunterHillcoat)說,要應對汽車行業(yè)的這一轉變,每年都得新增一個銅礦,與世界最大銅礦智利的Escondida規(guī)模相當。
問題也出在這里。據估計,從發(fā)現(xiàn)銅礦床到將這種金屬大規(guī)模生產出來至少需要3o年。如今還在開采中的大型銅礦中,有些是在上世紀2o年代發(fā)現(xiàn)的。由于礦石品位下降、一些社群對開礦的抵制以及缺水等因素,到明年或后年銅將供不應求。但銅價得大幅上漲才會激勵企業(yè)對銅礦進行必要的投資。
然而,銅價急劇上漲也許會促使制造商去尋覓電池及電動汽車所需原料的替代品,例如鋁。當十年前不銹鋼的添加劑鎳價格飆升時,不銹鋼制造商便想辦法讓產品減少對鎳的依賴。
要滿足未來電動汽車革命的需求還有另一個難題:某些前景最好的礦物往往位于不宜涉足的地方。例如,作為銅和鎳的副產品,鈷的全球總產量約為1o萬噸,剛果(金)約占其中的7o%。這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沒有法律監(jiān)管的情況下由礦工手工開采出來的。這引發(fā)了國際社會對"沖突鈷"的擔憂【譯注:沖突礦石是指在武裝沖突和侵犯人權的情況下開采的礦物】。
事實上,汽車和電池所需的礦物中,可能很多種都將主要來自剛果(金)。盛博的保羅•蓋特(PaulGait)將該國比作電動汽車繁盛期的沙特阿拉伯,意指其相當于該王國在石油市場上的角色。但有人認為必和必拓和力拓這樣的公司并不愿投資剛果(金),因為它們對該國的穩(wěn)定、透明度及政府對國家的治理感到擔憂。
短期內采礦業(yè)對新投資仍心有余悸。嘉能可的格拉森伯格指出,之前該行業(yè)曾被"銅的需求量會翻番"的估計愚弄過。距今最近的一次判斷失誤就發(fā)生在2008年。行業(yè)龍頭必和必拓以及力拓更有理由在大筆投資電池材料之前猶豫再三。這兩家公司的現(xiàn)金牛是用于生產鋼材的原材料鐵礦石和焦煤。汽油車和柴油車使用到的鋼材要比電動汽車鄉(xiāng)得多。必和必拓也生產石油,也許某一天市場對這一產品的需求將因電池驅動的汽車而受到影響。英美資源集団還開展龐大的鉑和鈀業(yè)務,來滿足市場對柴油及汽油發(fā)動機內的催化轉化器的需求。
這幾家公司都堅持認為,擁有多種礦藏其實給它們以“對沖”:無論汽車行業(yè)如何發(fā)展,它們都能妥善應對(不過它們還是將銅作為投資組合中的重要部分,認為這可能才是最穩(wěn)妥的做法)。力拓是它們當中最獨特的一個。它目前還在塞爾維亞開發(fā)一個硼酸鋰的項目,應對接下來的電池大發(fā)展。
對于單一下注模式來說,像加拿大的艾芬豪(Ivanhoe)這樣的小型采礦公司也許在電動汽車及電池蓬勃發(fā)展時最具優(yōu)勢。艾芬豪近期表示計劃開發(fā)位于剛果(金)的Ka田oa一Kakula銅礦(如圖),那里蘊藏的礦石是世界大型銅礦所產礦石中品位最高的那種。艾芬豪稱其為有史以來最重大的銅礦勘探發(fā)現(xiàn)。中國的紫金礦業(yè)也看準了這一機會,正以412億美元的價格從艾芬豪手中購買Ka田oa-Kakula一半的股份。艾芬豪的創(chuàng)始人,億萬富翁羅伯特•弗里德蘭(RobertFriedland)稱銅為金屬之王。“面對全球各種生態(tài)和環(huán)境問題”,他說,“哪一種解決方案都會引導你去追逐銅。”
來源: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