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藍谷智慧能源”官微消息,藍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谷智慧)已于2021年1月18日完成A+輪融資,此次融資由北汽新能源、SK新能源(SKFS)、寧德時代和廊坊安鵬基金四家企業聯合領投,融資金額超3億元。
藍谷智慧稱,本輪資金將用于新一代產品的市場拓展、研發創新以及構建開放共贏的能源服務生態圈。
據了解,藍谷智慧是北汽藍谷旗下唯一從事換電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業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于2016年,業務覆蓋智能換電站的研發制造與建設運營和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的溯源重生與租售運營。其中換電業務主要為出租車、網約車用戶提供服務;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業務一方面為各大賽事及應急充電場景提供保電服務,另一方面為全國各地外賣、快遞市場提供電池包租售服務。
企查查顯示,藍谷智慧此次融資的四家投資方均是藍谷智慧的股東,目前藍谷智慧股東有9家企業,其中最大股東為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4%;廊坊安鵬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比例約30.4%;愛思開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是韓國電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的全資子公司,持有藍谷智慧股權約13.3%;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約8.9%。

圖片來源:企查查
藍谷智慧稱,在國家新基建背景和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換電業務和電池梯次利用業務站上了風口,依托在這兩項業務上前瞻布局和技術優勢,藍谷智慧也因此在市場上獲得了較高關注度。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換電備受產業及政策層面重視。2020年5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新基建”范疇,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成為新基建的七大重要領域之一。
同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還提出要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充換電網絡建設,科學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此外,工信部此前也表示,正在加快制定《電動汽車換電安全要求》國家標準。
隨著換電模式相關鼓勵政策陸續出臺,2020年以來,多家新能源汽車上下游公司及資本開始涌入這一市場,包括蔚來、北汽新能源、長安新能源、吉利汽車、奧動新能源、寧德時代等已紛紛布局卡位。
企查查相關數據顯示,僅截至到2020年6月,我國新注冊的“新能源汽車換電”企業達到3526家,2019年同期注冊量僅為268家,同比增長1200%。
而從實際布局情況來看,藍谷智慧、奧動新能源、蔚來等在換電站建設上已初具規模。其中,北汽藍谷是國內最早將換電模式進行大規模應用的車企,截至2020年11月,北汽藍谷已實現量產EU260、EU300、EU5等多款換電車型,已在全國19個城市建成并啟用換電站225座;投入運營的換電車輛達2.2萬臺,已累計完成換電680萬次,換電車輛行駛總里程達到9.5億公里。


圖片來源:北汽新能源官網
對于藍谷智慧今年的規劃,藍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鋒此前透露,2021年藍谷智慧能源將于全國建設不少于100座換電站;至2025年,將在全國不少于120座城市,布局2500座換電站。
已經發布第四代換電站的奧動新能源今年也將全面加速布局,奧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張建平在2021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中表示,2021年奧動將以“10×10”的速度共建500座換電站,儲能能力將達到1.5GW,擴展城市超過50座,換電的服務能力提升至32萬輛(To B)或320萬輛(To C)。
各方加速布局的背后是換電市場的發展前景,張鋒此前預測到,未來5-10年,國內運營車輛潛在需求將達400萬輛,結合多家官方數據,到2025年新能源換電車輛保有量將達到123.7萬輛,屆時將匹配建設12370座換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