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以“動力電池競爭格局之變”為主題的會場中,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梁銳發表了精彩演講。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謝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的邀請,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國動力電池產業格局與發展戰略。
我本人從事鋰電池,從1999年開始已經20多年,應該說對于中國鋰電池發展是有很切身的體會,也見證了中國動力電池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整個發展歷程。同時,我也是曾經擔任過我們中國最早的清源電動車公司的董事,對中國電動車的整個發展歷程也成為了一個非常親身一個體驗者或者見證者。
從2009年開始,中國做十城千輛電動汽車的推廣的戰略開始,應該說已經差不多過去十年。經過這十年發展,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現在成為國際汽車格局中不可忽視一支力量,去年銷售量占據了全球新能源汽車半壁江山。但是,我們也遇到新的挑戰,也面臨新的戰略抉擇,尤其對于動力電池現在的發展,也給我們很多新的課題,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本人和我們欣旺達一個基本的觀點,希望對大家和對我們產業的發展有所借鑒。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基本邏輯,我們在地球和人類面臨的很多問題,其中最主要三大問題,就是石油短缺、大氣污染、溫室效應。這三大問題實際上都和我們現在使用的交通工具有關系,尤其是和燃燒化石能源的交通工具有關系。所以各國不管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還是我們以前討論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一些國際會議上,都達成了共識。并且近幾年大家陸續針對燃油車的減少和排放的減少都出臺一些比較重大的政策。
尤其是最近我們看到各國出現燃油車的禁售時間表,例如中國是2035年、荷蘭最早是2025年、法國是2040年,可以說全球都采取了一致行動,要對汽車產業尤其是汽車動力進行一個根本性的變化。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主要國家對碳排放也是提出了非常詳細的要求,比如說歐盟要求從明年開始所有新車平均的燃料消耗是百公里3.8升,我們中國也推出了雙積分的制度,要求加快節能增效,提高傳統燃油車的節能性。
這是一些具體的指標,比如說現在歐盟國家應該說標準最嚴,2021年做到3.8升,2025年3升的油耗。在美國是比較寬松,2020年6升,2025年做到4.8升。
從電動車發展方向來說,我們可以看到大家達成一個共識,從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來發展,中間要經歷一個過程,從內燃機驅動動力來源變成混合動力或者插電式混合動力,然后逐步再進入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純電動汽車。這是基于整個產業技術的發展,以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一個過程,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合乎邏輯的、漸進的發展過程。
針對國家的政策,以及考慮到需求端,和市場的實際一個要求,全球車企都提出自己明確一些新能源汽車或者節能汽車的一個發展戰略。比如說,總的來說基本上采取兩個戰略,第一個過渡戰略,就是優化現有的車用能源動力系統發展,節能型的HEV混合動力汽車。然后就要開發新一代完全使用新能源的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所以說過渡戰略和轉型戰略是未來我們新能源汽車的整個發展主要的旋律。
結合各個企業現在提出一些各自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我們可以看到全球的頭部這些車企,都有非常明確的戰略規劃。其中我們看到大眾和雷諾日產在2025年他們都提出非常宏大的發展目標,表現出引領市場這種雄心與魄力。具體來說,大眾、通用、豐田、福特、戴姆勒這些都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10%到25%的目標,所以可以預見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大幅度增長。
綜合各個車企的一些發展規劃,我們可以看到2025年大概21%的車輛都會變為各種類型的電動車,我們像包括混合動力、插電混合和純電動,以及未來我們這些包括其他用在乘用車、商用車都會有這樣一個總體發展趨勢。
在這樣規劃下面,我們現在電動車發展形勢怎么樣?2019年最新數據,我們看到全球的汽車銷量是9032萬輛,下降了6.4%,但是新能源汽車達到222萬輛,增長率10%,滲透率增長到2.5%。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影響,應該說全球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和全球汽車的銷量一樣,都遇到了很大困難。但是6月份開始,特斯拉在中國的國產化表現出強勁的增長趨勢,所以開始出現回暖。
中國市場也是這樣,去年由于國內補貼政策大幅度退坡,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如人意,下降3%。今年新能源汽車銷售了39.3萬輛,其中乘用車銷售了35.2萬輛,占到了91.9%。可以看到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今年上半年也是受到很大影響,但是目前已經進入了復蘇的上升軌道,并且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最大特點就是原來是運營車輛占比80%,今年上半年開始個人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比例大幅度提升。
給大家一個簡單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的前20位的企業。大家可以看到特斯拉MODEL 3一騎絕塵,遙遙領先。上半年銷售了14萬輛,占到全球市場15%。另外雷諾、日產和大眾都在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咱們中國雖然我們從總量上來說是領先于其他國家,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從品牌來說我們還是大而不強這樣一個情況。同時,我覺得從這個表上我們可以體會到,我們很多的車企僅僅追求一些低成本,現在看來市場給他們做出證明,消費者并不是單單追求一個低成本的車輛。特斯拉賣的很貴,差不多30萬左右,但是在中國現在非常的熱銷。另外一個今年上半年還有一個叫宏光MINI的神車,在上個月銷售甚至超過特斯拉。所以說這種兩個極端的,一個是豪華車的需求,還有一個我們低價車一個需求,應該說在中國市場上都表現出它非常強烈需求的趨勢,所以值得我們新能源汽車的車企和我們動力電池的企業都值得深思,怎么樣滿足不同領域車企或者消費者需求。
但是,雖然我們新能源汽車有不同的動力方式,我們的消費者也有不同的需求,整個市場也有非常強勁的發展。但是總的來說我覺得,新能源汽車市場一些核心資源慢慢的集中在三大方面。
1、運營平臺。現在中國的絕大部分電動車很多是由運營公司,網約車、出租車運營公司來持有,尤其是各地政府在推廣新能源汽車時候,大多的采用了一些地方政策要求,本地的公交車和出租車首先實現電動化,這一點來說我們深圳應該說是做的最好,走到了全國前列。
2、充換電設施。也是新能源市場賴以生存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這也是國家前幾年一直在鼓勵現在充電設施的建設,現在中國的充電樁和充電站已經達到170萬個,對我們消費者使用電動車便利性提供非常充分的條件,也是中國電動車市場以后進一步擴張的非常重要的基礎。但是,另外一個新的現象,大家可以看到換電模式逐步走進大家生活,也成為我們車企和我們電池企業非常關注的這樣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尤其是我們工信部的領導多次在會議上提出來怎么樣通過換電降低車輛成本,提高電車的安全性,提高消費者使用的便利性。
3、動力電池。從我們本身來講,我們是做動力電池的,我覺得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核心部件,它應該說門檻很高,他是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規模效益型,也是我們電動汽車售后服務重點。我相信大家對于動力電池以前詬病比較多,就是因為動力電池成本比較高,影響了整個產業發展。最近安全事故也出了不少,也讓大家產生了焦慮,但是我們這幾年應該說過去五年,我們成本有了大幅度下降,能量密度也有巨大提升。我相信經過我們電池人不懈努力,這個方面能力會越來越強,也會給我們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最強大的助力。
這是我們新能源汽車整個的市場概況,作為一個核心資源,我們下一步要談到我們動力電池,全球動力電池市場預測,我們大家從各個咨詢機構發出的一些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乘用車的銷量,僅僅是乘用車會達到950萬輛,年復合增長率會超過30%。相應的2025年動力電池需求會達到823GWh,2030年會達到1400GWh,是目前的市場需求的7倍。
回到中國動力電池市場,我們認為中國的新能源乘用車還會保持強勁的增長,當然不光是我們純電動,包括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我們覺得都會有非常快的增長。2025年可能會達到500萬輛,年復合增長率也接近30%,這樣動力電池需求量會超過300GWh,始終保持穩定增長。
在過去我們可以證明一下,我們是不是中國的動力電池發展是符合我們預測的,所以在2015、2019年大家可以看到,全球和中國動力電池出貨增長情況,基本上和新能源汽車一樣。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36.2%和42.96%。但是有一個非常值得我們驕傲一個事情,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占據全球50%以上,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動力電池單一市場。同時,我們像寧德時代這些國內優秀的動力電池企業,也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迅速崛起,取得了市場領先的地位。
但是,從去年開始我們可以發現,原來在國內市場基本上都是我們中國動力電池的一些企業,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國外動力電池已經開始搶占中國市場。今年上半年可以看到LG化學,已經排到了供貨量第三位,松下排到了第四位,隨著以后特斯拉MODEL 3等車型在中國持續的熱銷,預測LG也會在中國市場地位進一步上升,實際上LG現在在全球市場已經占到了第一位。
從這個市場情況來說,我們去分析一下為什么電池有這么大的需求量,或者說我們的電池應該面對什么樣的需求進行開發呢?我們分析未來市場應該三個部分,一個是高檔汽車,高檔的人群銷售要求大概是每次充電可以跑600公里以上,但是它能量密度非常高,循環次數不要求很長。第二個就是經濟型家用車,要求非常便宜,購車成本非常低,使用成本也非常低。還有一個比較大的一塊,運營出租車、網約車、專用車,這個要求300到400公里一次充電的續駛里程,要求比較長的循環壽命。比如現在提出來6年60萬公里,甚至有的車企提出來能保100萬公里這樣一個質保條件。都充分反映了這個不同的市場對電池不同的需求,但是總體來說消費者主要是三個方面的需求:
1、長續航,減輕他們里程焦慮。
2、高安全,這是所有的基礎。
3、低成本,購置成本和使用成本要足夠的競爭力。
對電池來說,我們做到循環壽命長,超過2500次要安全可靠。通過各種嚴苛行業和質量標準,還有快充能夠減少大家的充電時間。另外一個能量密度要高,體積小重量輕,續駛里程長 所以,從這里可以看到,我們對于電池性能的要求有多方面,是一個全面這樣一個要求,它不是單一一個方面。所以,我們做電池盡量把這個雷達圖畫全了,畫豐滿了,所以電池量密度大家可以看到原來我們電池包140Wh/kg壽命就可以了,現在已經最高做到180Wh/kg以上。
國家從“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也提出,我們2020年單體能量做到300Wh/kg,2025年做到400 Wh/kg,2030年做到500Wh/kg,這都是對我們技術研發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電池安全這方面,要求真正保障它的本質安全,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這方面,都能夠有非常成熟的解決方案。
這是歐陽明高院士在我們的一次會議上專門提出來,怎么樣把這個方面作為一個首要關注點來解決。
同時,我們要解決電池的快充性能問題,還有一個成本,現在提出來我們2025年電池包成本做到差不多5毛錢一個Wh,但是我們作為電池來說,肯定要往這個目標去努力,應該說通過做到這個目標以后,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相對燃油車就有巨大的競爭的優勢。所以基于這樣一個市場前景和一個技術發展積淀,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在這個電池行業的頭部企業,現在都有非常大的一個發展規劃。
比如說寧德時代今年有116GWh的產能,2022年有147GWh。LG化學當然也有非常相類似的比較宏大的計劃。當然比亞迪、中航鋰電、國軒,包括我們欣旺達,現在都制定了我們未來五年到十年一個發展規劃,都是為了適應我們未來新能源汽車強勁的需求發展。
當然,汽車廠商也沒有閑著,大眾、通用、克萊斯勒、寶馬、奔馳都在做各種形式的針對電池的投資,有的從PACK、模組,有的從電芯同時可以看到電池和車企也逐步形成了聯盟,尤其是CATL,基本上與國內頭部一些車型建立了合資企業,像LG化學、松下這些都有各自的車企的戰略伙伴。我們認為這種形態未來會成為一個常態,這有利于車企進行長期的動力系統一個規劃,電池企業也能夠根據車企長期規劃開發相應的電池技術產品。
還有一個現象,可以看到由于歐洲的新能源汽車政策這幾年不斷的發出,歐洲電動汽車市場快速成長。我們可以預測,專家有預測今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會超過中國,甚至說明年單單一個德國電動汽車銷量都有可能超過中國。所以,大家現在都把歐洲當做一個未來電動汽車電池投資一個首選之地。現在大家也可以看到,大概有十幾家電池企業都在歐洲宣布建廠,或者已經開始建廠,這里面不乏我們動力電池企業所有的頭部企業,當然我們國內其他企業也在做這方面的規劃。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大家關注,就是換電模式正式破冰,換電模式的幾大優勢大家都已經看出來了,但是大家也在探討商業模式是否具有可盈利性和可持續性。但是前幾天大家可以看到,包括寧德時代和蔚來也專門成立了一個電池銀行這樣一個公司,大家覺得建立電池銀行,建立車電分離這種模式可以更大的加快我們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更大的擴大我們電動汽車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這種價值。當然換電模式現在國內也有很多的不同技術方向,或者技術方案,我們欣旺達也在參與國家幾個標準組的工作,幫助整個行業建立標準的換電方案,來助力這個方面的發展。
這是基本一個動力電池概況。后面動力電池如何發展?我們遇到一些困境如何破局?包括我們和日韓方面現在還存在一些差距,中國企業怎么樣從小到大,從大到強,達到一個可持續性的能夠引領世界這樣一個發展狀態,成為中國產業升級或者我們未來能夠引領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一個非常強大的引擎,這些是需要我們整個業界的朋友,需要深入思考,并且要進行詳細的規劃。
動力電池產業五力分析,就不詳細展開來講。競爭對手、馬太效應比較明顯,潛在競爭者現在由于門檻政策變化和門檻較高,進入者現在是逐漸減少的趨勢。從車企現在雖然非常大的議價能力,但是也是在整個汽車行業也在大洗牌,我們現在更好的是要和頭部企業來合作。供應商這一塊,原材料鈷鋰等資源前期價格也有很大下降,現在進入平穩狀態。替代品,未來我們大家會擔心未來固態電池和燃料電池會不會替代,我們認為未來2030年之前應該說固態電池有可能商用化,但是燃料電池未來會跟鋰電池結合起來,來作為新能源汽車一個動力,有人說是一個終極動力,當然這個值得進一步探討。
同時,電池企業發展以后要從電池生產和銷售商變成能源運營商,所以說你所有企業必須重視一些上下游產業投資,深耕全球的動力市場,并且在能源入口的產業布局和儲能生態上要提前進行布局。
欣旺達我們實際上也是遵循一個三全戰略來做我們動力電池戰略規劃。我們叫全產業鏈深度參與培養綜合競爭力、全區域化戰略布局建立戰略客戶資源、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夯實可持續經營基礎,這都是我們現在正在遵循一些基本原則。
從我們自身來看,作為一個優秀電池企業,必須具備下面五項特征:
第一個要有高端客戶合作能力、要有全球化的布局才能滿足高端客戶的需求、要有一個高水平管理團隊,擁有國際化頂尖人才,要做全產業投資,這樣的話才能保證我們供應安全性,保證我們采購成本競爭力,當然最后一個還要占據相當的市場份額,在市場上有一定的話語權,并且有穩固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所以,基于以上的判斷,我們有一個非常初步的感覺,以后動力電池怎么發展?我覺得一個是未來動力電池全球化會進一步增強,中日韓三國頭部企業將在全球市場展開全面競爭。
同時,考慮當前競爭態勢和市場規律,我們現在大部分企業面臨淘汰,我覺得五年內形成五強加多級的局面。動力電池技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能量密度安全性持續提升,固態電池有望在2030年進入商用化,燃料電池在2030年后開始規劃應用。
第四點,隨著歐洲碳中和和中國雙積分政策的逐步實施,未來五年我們還是比較看好HEV和PHEV車輛的發展,這兩個類型的電池需求會持續增加。
第五點,借助電池無鈷化,標準化和智能制造能力提升,電池的成本2022年以前全面達到100美金每度電,大概是7毛錢每個Wh這樣一個水平。
最后一點,我們認為換電模式會加速普及,電池企業必須主動開展BaaS業務,來創造一個新的生長環境,探究新的生態模式來進行求變。當然我這邊也是列了幾家我們國內頭部電池企業,大家都在尋求突破,從第二梯隊上升到第一梯隊,當然我覺得我們希望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能夠整體推進、全面發展,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的助力的力量,也成為中國未來產業發展一個重要的基石。
基于我們對于市場了解,和對于動力電池理解,跟大家今天分享一下我們欣旺達和我本人對于動力電池基本的格局一些想法。有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專家和朋友們的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