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合約不斷!動力電池企業“走出去”進入高潮期

發布日期:2020-08-19  來源:新能源汽車新聞EV

核心提示:合約不斷!動力電池企業“走出去”進入高潮期
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與國外車企的合作,正漸入高潮。
8月13日,國內上市公司凱中精密披露,其已向特斯拉提供配套動力電池、電機單元零件。而兩天前,寧德時代與德國商用車公司Trailer Dynamics簽署了動力電池供貨合同,將為其新款半掛拖車提供300kWh的磷酸鐵鋰電池包。
 
近來的國內動力電池行業,可謂是佳訊頻傳。“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與國外整車企業合作的增多,表明國內企業在經歷洗牌期優勝劣汰之后,實力正向頭部企業集中。”正如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專職副理事長王敬忠向記者所言,國內動力電池行業正迎來新的機遇期。
 
電池企業合約不斷
 
 
今年尤其是近期以來,國外整車企業與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的電池訂單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8月5日,梅賽德斯-奔馳與寧德時代宣布簽署協議,雙方將在電池技術領域進一步強化合作,搭載寧德時代電池模組的奔馳電動豪華轎車EQS將于2021年推出,續航里程超過700公里,充電速度比現有車型快一倍。同時,協議的內容涵蓋了奔馳各電動車型的動力電池技術,包括寧德時代為奔馳電動乘用車產品提供電芯及模組,為奔馳電動輕型商務車產品提供整體電池系統等。
 
而此前不久,梅賽德斯-奔馳已經入股中國動力電池制造商孚能科技,持有孚能科技約3%的股份。雙方將開展電芯等高新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通過提高能量密度、縮短充電時間來實現電動汽車續駛里程的提升。
 
目前,寧德時代已經與特斯拉、寶馬、大眾、沃爾沃、捷豹路虎等多家國外車企達成動力電池合作。7月10日,寧德時代宣布與本田簽署全方位戰略合作協議。
 
今年5月,大眾汽車參股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國軒高科,占總股本的26.47%,成為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同月,豐田與比亞迪成立合資電動汽車公司,一大方向就是研發動力電池。
 
近期,與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持續低迷不同的是,國內動力電池產業出現了逆勢上揚的新態勢,其中如寧德時代、孚能科技、凱中精密、國軒高科等十多家動力電池相關企業獲得投資并擴產。其中,電池擴產項目的產能規模超5000萬千瓦時,正極、負極、隔膜等鋰電材料項目均有擴產項目。
 
憑借什么吸引外企?
 
“作為全球的新能源汽車大國,中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與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合作,助推了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的快速發展。”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樣的合作對雙方都是利好。
 
而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對國外整車企業的吸引力,或許可以從合作的內容和環境等方面找到答案。
 
國外車企的新能源汽車正處于加速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歐洲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增長了52%。同期,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下降了44%。原因之一,是今年5月,歐盟提案將電動汽車納入綠色經濟復蘇計劃。之后,法國宣布出資8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56億元)重振汽車產業,購買電動汽車的個人可獲7000歐元(約合人民幣5.7萬元)補貼。另外,歐盟從1月份開始執行最嚴碳排放法規。由此,促使今年上半年歐洲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了大幅上漲。
 
電動汽車銷量的上漲,必然帶來對動力電池需求的增加。而寧德時代等國內動力電池第一陣營的企業被盯上,也在情理之中。根據2019年行業調研數據顯示,寧德時代三元方形鋰電池能量密度為240Wh/kg,國內行業排名第一;近四年平均年降本幅度達15.7%,電芯成本降至0.69元/Wh,行業領先。其2019年研發投入為29.92億元,還布局了鋰電池上游的鋰礦、鎳礦、正負極材料等,進一步降低了成本。8月12日,其市值達到4500億元,在國內行業中領先。
 
“今年,奧迪有望將生產純電動汽車奧迪e-tron。”奧迪方面透露,到2021年,奧迪將攜手合作伙伴向中國市場推出九款新能源車型;至2022年,奧迪將在本土化生產的電動汽車產品陣容增至12款。因此,即使此前已經與寧德時代簽約,但還是與比亞迪就電池合作開展談判,并希望入股比亞迪的電池業務部門。尤其是近期比亞迪推出刀片電池并首次搭載于比亞迪漢新車型上之后,已經有更多國外整車企業盯上了比亞迪。
 
行業競爭日益加劇
 
盡管行業合作在不斷增多,但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始終是“水漲船高”,呈加劇之勢。8月11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5GWh,同比和環比均上升6.8%。電池裝車量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寧德時代、比亞迪和韓國LG化學。
 
即使是在2020年上半年,動力電池企業中國市場裝機量前十的排名中,寧德時代仍然位居榜首,市場份額近49%,比緊隨其后的其他9家企業的市場份額總和還要高。但與此同時,韓國LG化學、日本松下也進入了前十之列。而且,LG化學超越比亞迪,居第二位。
 
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16年進入工信部目錄的動力電池企業約為200余家,2017年降為90余家。而今年上半年,國內僅有59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整車配套,較去年同期減少5家。排名前五的動力電池企業占據了超80%的市場份額,排名前十的企業占據了93%的國內市場。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在比亞迪推出刀片電池之后,孚能科技也在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在國外,韓國電池企業SKI正在研發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以及更具成本優勢的下一代電池技術。而豐田汽車也在加快推進固態電池的研發,并已經推出原型電池產品。寶馬已經開始研究電芯技術,而特斯拉正在積極籌備自建電池工廠……
 
“正因為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在增大,所以行業競爭也將日趨激烈,只有不斷強化技術創新,才有希望在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王敬忠認為。

 
 
[ 頻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