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市電動自行車車引發的火災,90%是在充電時引起的。最近,一些可以對電瓶進行集中充電的充(換)電柜陸續出現在上海的商業區或者老舊居民小區,為電瓶集中充電難提供了一種市場化解決思路。
但問題是,這些充(換)電柜本身安全嗎?萬一電瓶在充電時起火,這種充(換)電柜能否自行撲滅火災呢?
近日,在上海市消防救援總隊、上海消防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下,上海市消防協會電動車消防安全技術應用分會隨機抽取了4家企業的充(換)電柜產品,對防火性能進行測試。
充(換)電柜探索集中充電
電瓶車火災,為什么容易造成人員傷亡?上海市消防局曾聯合上海消防研究所,做過一次真火實驗,結果令人震驚:3輛停放在1樓樓道內的電瓶車起火后,濃煙很快封堵了逃生通道,在明火燃燒約7分鐘后,火焰瞬時最高溫達到1105.9℃,煙氣溫度高達約500℃。
目前,上海的電動自行車超過900萬輛,安全充電問題一直是個難點,不少商業網點和小區都在探索集中停放、集中充電的模式,卻始終受困于場地、經費等因素,充(換)電柜的出現為這一難題提供了一種市場化解決思路。
記者調查發現,充(換)電柜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直接充電,即用戶掃碼付費后把電瓶和自帶充電器放入柜子中插線充電;另一種是掃碼換電池模式,有點像掃碼借充電寶。
目前,掃碼換電池模式提供的是統一規格的鋰電池,需要電瓶車適配這種電池,絕大部分用于快遞和外賣小哥,可有效解決快遞、外賣企業充電池更換頻繁、使用量大的痛點問題。
隨機抽4家開展防火測試
電瓶在充電過程中本身就容易起火,充(換)電柜內集中了幾個甚至十幾個電瓶同時充電,萬一發生火災能夠自助滅火嗎?
對于市民們的這一擔心,幾乎每一種充(換)電柜產品都宣稱,自家的柜體是防漏電、防火、防爆的。
“自己說‘好’沒有用,關鍵要看真實的效果。”上海市消防協會電動車消防安全技術應用分會周敏生直言,由于充(換)電柜是一種新生事物,國家尚未出臺統一的技術標準,遂抽取了4家不同企業(柜體顏色分別為橙、綠、紫、黃)的充(換)電柜產品,通過模擬“電池在充電中故障起火”的真火實驗,來檢測這些柜體在極端條件下的防護能力,包括能否自動撲滅火災、能否抑制爆燃能量向柜體外擴散等。
10月25日,在寶山區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的守護下,這場真火實驗在祁北支路的空地上展開,結果顯示:橙色和綠色兩個換電柜在鋰電池冒煙后都及時啟動了滅火程序,抑制了電池的進一步爆燃;黃色充電柜在電池冒煙后雖啟動了滅火程序,但電池冒煙時間較長;紫色換電柜的防火效果最差,電池冒煙后多次發出爆燃聲響,最終干脆向格子外噴出了火苗。
“實驗的效果還是一目了然的!”周敏生認為,雖然選擇哪種充(換)電柜最終是由消費者和市場來決定的,但安全肯定是一個前置條件,接下來協會將立足本職進一步做好電瓶車集中充電、安全充電的探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