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一輪電動汽車浪潮中,中國已經成功地成為領頭羊,不光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消費市場,電池領域也開始搶奪日本企業的份額。

根據日經新聞的數據,2013年日本電池企業在整個汽車動力電池行業所占份額還有70%,而在中韓電池企業的追趕下,2016年日企份額已經降至41%,而中國企業的份額則從3%增至26%。

所以為了在這一輪電動汽車浪潮中不被中國甩在身后,日本政府和企業開始想辦法彎道超車了。
日本企業組團開發固態電池
既然從現有的液態電池領域無法超越,不如選擇另一條走的人少的路徑——固態電池。固態電池的安全性比液態鋰電池高很多,而且續航里程很長,單次充電跑一千公里不是問題,而且所需零部件少,有助于電動汽車削減成本,關于它的優點可以參考之前我們寫過的這篇文章,回顧一下知識點。

但是這項技術開發有難度,目前這方面研究最深的就是豐田汽車,但是也一直沒有實現商業化量產。這次日本政府決定和企業聯起手來加快固態電池的研發。

日本經濟產業省將向“鋰電池材料評價研究中心(LIBTEC)”出資16億日元,這家研究中心是由旭化成、東麗和Kuraray等化工企業成立的,現在豐田、日產和本田三大車企和松下、GSYUASA等電池企業也將加入其中。

除了加快技術研發,日本經濟產業省還計劃向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提出申請來推動固態電池國際標準的制定,這樣就能從一開始掌握更多話語權,從而在電動汽車的電池領域獲得領先地位。
三星和戴森也沒閑著
盯上固態電池的不僅是日本企業,英國戴森和韓國三星最近也有動作。兩個月前硅谷一家做電池的小公司Ionic Materials完成了6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而投資者包括韓國三星、英國戴森以及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旗下的風投公司Alliance Ventures。

而這家小公司能夠獲得這些企業青睞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宣稱自己在固態堿性電池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技術突破。另一家人們熟知的電池領域創業公司Sakti3早在2015年就宣布自己即將開發出固態電池,而后就被戴森收購了,戴森也在隨后宣布加入造車大軍。

目前豐田汽車已經表態計劃2020年推出量產的固態電池電動汽車,寶馬則把時間表定在了2026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如今也加入了這一陣營,表示相關技術研發已經取得了進展,預計最快2025年能推出量產車,最晚不超過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