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工業》等法國媒體2月3日報道,意大利菲亞特公司旗下的依維柯-法國(IVECO)汽車公司董事長拉郁特(Pierre Lahutte),在本周二在巴黎舉辦的“駕駛法國制造”論壇上,炮轟巴黎市政廳和法國國家鐵路公司(SNCF)購買中國制造的電動公交車,稱它們偏愛外國進口的行為損害了“法國制造”,“明明法國生產的公交車和長途客車就可以做得很好。”
拉郁特周二在法國巴黎大皇宮表示,“乘坐法國制造的公交車,我這樣做了。”

拉郁特表示,今年的法國總統大選是宣傳法國制造公交車的一個絕佳機會,“我提議讓總統候選人乘坐這些產自阿諾奈的巡游車,這些車保證是法國產的,可以租給他們用來巡游,跟美國總統大選一樣。”
拉郁特炮轟巴黎市政廳和法國國家鐵路公司時,指責他們“只愛外國貨”、“缺乏愛國心”。他為“法國制造”辯護說,依維柯在法國有230家供貨商,每輛汽車的制造可直接創造兩個工作機會。“然而法國公共權力機構通常無視產品長期使用性能好壞,以低價進行招標。這直接將法國企業擋在了大門之外。”
依維柯的前身是意大利車廠菲亞特旗下的商用車生產線;1975年1月1日,菲亞特合并了另四家公司Officine Meccaniche(意大利)、Lancia Veicoli Speciali(意大利)、Unic(法國)、Magirus(德國),并與旗下商用車生產線組成一家新公司“Iveco”。
“巴黎市政廳在此次展會上向大家展示了他們采購的、來自中國的電動公交車,他們偏愛無人操控的電動駕駛方案,這是嚴重的置公平于不顧”,拉郁特于周三接受媒體采訪時又進一步表示,“中國公司在歐洲市場常常獲得數百萬的補貼,巴黎市長更像一位來自中國的實業家,他不檢查這些公交車的質量,不確認這些公交車有沒有達到排放標準、電池怎么樣、制動控制系統如何,沒有工業反思精神的巴黎市長安娜·伊達戈(Anne Hidalgo)正處于將整個法國產業鏈推入危局的邊緣。”
面對抨擊,巴黎市議會并未撤銷引進中國制造電動汽車的方案。議會負責人向《新工業》記者表示,“購買公共汽車完善巴黎市政交通并不在巴黎市議會的權責范圍之內,這一決定是由法蘭西島運輸聯合會(STIF:Syndicat des transports d’Ile-de-France)經由法蘭西島大區同意作出的,至于法國國家鐵路公司及其子公司選擇購進哪些車輛,巴黎市更沒有決定權了。同時,巴黎大眾運輸公司(RATP)也決定采購來自多個國家、不同原產地的車輛,包括法國、波蘭、西班牙和中國,這是由法蘭西島運輸聯合會建立和主管的巴黎大眾運輸公司所作出的決定。”
事實上,早在2015年底,巴黎大眾運輸公司就推出了一系列標準,用以測試來自不同產地的電動公交車,例如來自西班牙的伊利薩爾、來自法國的羅奈恩底錘和Heulinez、來自美國甲骨文(40.33, -0.10, -0.26%)公司的Solaris、來自中國的宇通客車和比亞迪。
而巴黎大眾運輸公司的發言人Jérôme Rosso則對《新工業》表示,“巴黎大眾運輸公司正處于對目前車隊中的電動車在技術和充電系統等方面進行檢測和實驗的第二階段(2015至2017年),接下來我們還將對公交中心這些車輛的自動適應系統進行檢驗;在第三階段(2017至2025年)我們將對大量的電動公交車進行招標。”
拉郁特攻擊的另一個對象,法國國家鐵路公司,則表示,“我們注意到,一些私人公交公司對于法國本土公交車的訂單有顯著增長,他們會比一些國有公司更愛國。”對于拉郁特的指責,一方面,法國國家鐵路公司表示,他們不想“打嘴炮”,另一方面,他們也澄清說,目前該公司所采購的電動公交車全部來自歐洲,分別是德國的梅賽德斯、芬蘭的斯堪尼亞,以及西班牙的伊利薩爾(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梅賽德斯產自其土耳其的制造廠)。
《新工業》還稱,拉郁特如此炮轟巴黎政府和法國國有企業,并不僅僅是想向公眾敲響警鐘。2016年,依維柯-法國共生產了420輛Magelys大客車,產量在過去兩年翻了一番。這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法國于2014年頒布的、用以刺激法國經濟增長的馬克龍法案。
另據《環球時報》報道,依維柯在法國境內開設8家工廠并生產多種類型的大巴和公交車,對外一直頌揚“法國制造”。該公司擁有6000雇員,在本土環保汽車領域占有50%的市場份額,其營業額約為37億歐元。不過就造價而言,一輛依維柯汽車的價格為3.5萬歐元,比東歐和其他國家的同類汽車高出2萬歐元左右。
拉郁特周二在法國巴黎大皇宮表示,“乘坐法國制造的公交車,我這樣做了。”

拉郁特表示,今年的法國總統大選是宣傳法國制造公交車的一個絕佳機會,“我提議讓總統候選人乘坐這些產自阿諾奈的巡游車,這些車保證是法國產的,可以租給他們用來巡游,跟美國總統大選一樣。”
拉郁特炮轟巴黎市政廳和法國國家鐵路公司時,指責他們“只愛外國貨”、“缺乏愛國心”。他為“法國制造”辯護說,依維柯在法國有230家供貨商,每輛汽車的制造可直接創造兩個工作機會。“然而法國公共權力機構通常無視產品長期使用性能好壞,以低價進行招標。這直接將法國企業擋在了大門之外。”
依維柯的前身是意大利車廠菲亞特旗下的商用車生產線;1975年1月1日,菲亞特合并了另四家公司Officine Meccaniche(意大利)、Lancia Veicoli Speciali(意大利)、Unic(法國)、Magirus(德國),并與旗下商用車生產線組成一家新公司“Iveco”。
“巴黎市政廳在此次展會上向大家展示了他們采購的、來自中國的電動公交車,他們偏愛無人操控的電動駕駛方案,這是嚴重的置公平于不顧”,拉郁特于周三接受媒體采訪時又進一步表示,“中國公司在歐洲市場常常獲得數百萬的補貼,巴黎市長更像一位來自中國的實業家,他不檢查這些公交車的質量,不確認這些公交車有沒有達到排放標準、電池怎么樣、制動控制系統如何,沒有工業反思精神的巴黎市長安娜·伊達戈(Anne Hidalgo)正處于將整個法國產業鏈推入危局的邊緣。”
面對抨擊,巴黎市議會并未撤銷引進中國制造電動汽車的方案。議會負責人向《新工業》記者表示,“購買公共汽車完善巴黎市政交通并不在巴黎市議會的權責范圍之內,這一決定是由法蘭西島運輸聯合會(STIF:Syndicat des transports d’Ile-de-France)經由法蘭西島大區同意作出的,至于法國國家鐵路公司及其子公司選擇購進哪些車輛,巴黎市更沒有決定權了。同時,巴黎大眾運輸公司(RATP)也決定采購來自多個國家、不同原產地的車輛,包括法國、波蘭、西班牙和中國,這是由法蘭西島運輸聯合會建立和主管的巴黎大眾運輸公司所作出的決定。”
事實上,早在2015年底,巴黎大眾運輸公司就推出了一系列標準,用以測試來自不同產地的電動公交車,例如來自西班牙的伊利薩爾、來自法國的羅奈恩底錘和Heulinez、來自美國甲骨文(40.33, -0.10, -0.26%)公司的Solaris、來自中國的宇通客車和比亞迪。
而巴黎大眾運輸公司的發言人Jérôme Rosso則對《新工業》表示,“巴黎大眾運輸公司正處于對目前車隊中的電動車在技術和充電系統等方面進行檢測和實驗的第二階段(2015至2017年),接下來我們還將對公交中心這些車輛的自動適應系統進行檢驗;在第三階段(2017至2025年)我們將對大量的電動公交車進行招標。”
拉郁特攻擊的另一個對象,法國國家鐵路公司,則表示,“我們注意到,一些私人公交公司對于法國本土公交車的訂單有顯著增長,他們會比一些國有公司更愛國。”對于拉郁特的指責,一方面,法國國家鐵路公司表示,他們不想“打嘴炮”,另一方面,他們也澄清說,目前該公司所采購的電動公交車全部來自歐洲,分別是德國的梅賽德斯、芬蘭的斯堪尼亞,以及西班牙的伊利薩爾(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梅賽德斯產自其土耳其的制造廠)。
《新工業》還稱,拉郁特如此炮轟巴黎政府和法國國有企業,并不僅僅是想向公眾敲響警鐘。2016年,依維柯-法國共生產了420輛Magelys大客車,產量在過去兩年翻了一番。這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法國于2014年頒布的、用以刺激法國經濟增長的馬克龍法案。
另據《環球時報》報道,依維柯在法國境內開設8家工廠并生產多種類型的大巴和公交車,對外一直頌揚“法國制造”。該公司擁有6000雇員,在本土環保汽車領域占有50%的市場份額,其營業額約為37億歐元。不過就造價而言,一輛依維柯汽車的價格為3.5萬歐元,比東歐和其他國家的同類汽車高出2萬歐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