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車充電市場長久以來一直面臨一個問題,交流慢充的存在意義不強,雖然理論上其適用于家用固定車位的充電,但除此之外,似乎并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從目前的公共充電樁建設情況來看也是如此,交流慢充因為效率實在太低,在公共端數量上遠遠落后于直流快充樁。

蔚來新車僅有直流接口
車企們其實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甚至還先于國標一步提出了更好的解決方案,比如最新的蔚來小鵬等車型,均已經將家用充電樁升級為了直流接口,整車僅保留直流作為唯一接口,在進一步提高充電速度的同時,優化了車輛制造成本與社會面資源效率。
對于這樣的現狀,國家層面也在積極的推動直流充電標準的進一步升級,試圖以新標準加速倒逼交流慢充退出市場。在日前,我們就看見相關部門公開征求對推薦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 第3部分:直流充電接口》的意見,而新標準未來也將代替目前在使用的“GB/T 20234.3—2015”國標。
在整體內容上,新國標總體上延續了2015版,規定了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直流充電接口的通用要求、充電接口的額定值、端子定義、端子布置方式、充電連接界面、充電接口尺寸、車輛插座安裝尺寸和車輛插頭空間尺寸等。

但最核心的改變有兩點,一是針對適用于額定電壓不超過1500 V DC的直流充電接口,其中額定值增加了10A、16A、25A、32A和50A,可用于功率較小的直流充電樁,可豐富直流充電的應用場景,增加充電便利性,也能進一步加速對目前交流慢充的替代速度。此外,還增加了300A、400A、500A、600A和800A的大功率直流充電要求,未來隨著硬件的鋪開,可進一步縮短充電時間,提升社會面整體的充電效率。

第二個核心的改變,則是針對目前公共充電樁的老化維護問題,作出了國家標準層面的進步。在此前老的2015版標準中,考慮到密封和防水,充電插座必須安裝橡膠材質密封圈。但在實際應用中,橡膠密封圈會不可避免的發生老化或磨損,實際起不到密封效果使得大量充電樁的后期使用體驗非常差,也增加了相關企業的維護難度。因此,標準修訂決定取消密封圈,將此前國標選裝的插座的排水口變為必選結構。優化體驗和可靠性的同時,依舊能保持足夠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