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充電樁相關上市公司均交出了靚麗的2021年年報。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充電樁市場進入加速放量期,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同時,面對充電樁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的不少痛點,相關扶持政策正陸續出臺。
需求加快釋放

需求加快釋放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充電樁配套需求加快釋放,并帶動了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長。
以易事特為例,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報顯示,受益于行業景氣度提升及公司品牌和技術優勢,2021年公司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業務收入達1.7億元,同比增長76.46%。
不光是充電樁設備制造企業,為充電樁提供配套運營服務的下游企業業績也保持高增長。比如,2021年,朗新科技能源互聯網業務實現收入8.48億元,同比增長43.58%。
英杰電氣在近期的機構調研中表示,從2022年運行情況看,充電樁業務已經開始為公司整體經營貢獻利潤。浙商證券認為,充電樁業務有望成為英杰電氣成長第三大業績支撐。
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充電聯盟最新數據顯示,1-3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49.2萬臺,同比增長3.6倍。其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增量同比上漲96.5%;隨車配建充電設施增量持續上升,同比上漲538.6%。截至2022年3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達310.9萬臺,同比增長73.9%。
“從今年一季度情況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延續了快速增長的勢頭,預計全年將達到500萬輛規模,成為市場增長的主要力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
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支撐基礎設施,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310.9萬臺,車樁比約3.3:1,缺口依舊較大,充電樁建設亟待提速。
隨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的加快,充電樁的市場發展前景也被普遍看好。與此同時,充電樁新的技術方向層出不窮,市場有望持續擴容。易事特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長,大功率快充市場的需求將更趨明顯。
在此背景下,企業紛紛加快在充電樁市場的布局。天眼查數據顯示,近一年內,充電樁相關企業新增超6萬家。
政策大力扶持
充電基礎設施加速增長的同時,仍有不少痛點需要解決。
以公用充電樁的利用率為例,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22座城市公用樁平均利用率不足10%,即便是充電樁密度領先的深圳、上海、北京、廣州,其公用樁平均利用率也不足三成。張翔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續航里程的提升,充電次數減少,私家樁的利用率同樣不高。
為破解上述痛點,加快充電樁行業的發展,相關扶持政策正陸續出臺。
今年年初,發改委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求充電運營企業加強運維,提升設備可用率和故障處理能力;要求各運營平臺強化信息共享和便捷支付,提升充電便利程度;要對公共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鼓勵各地建立與服務質量掛鉤的運營補貼標準,加大新技術補貼,促進行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