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臺60千瓦的充電樁,充滿一輛普通電動小轎車大約需要50分鐘左右。”近日,在博物館公共充電站處,負責充電樁日常維護的隆嘉投資發展集團工作人員李偉告訴記者。
據他介紹,這些充電樁的正式名稱是“電動汽車直流充電機”,通體深灰色,外接一根類似加油槍的充電線,電動汽車停到車位,插上插頭通過下載特來電APP或者微信掃一掃就可以充電。

近年來,諸城市圍繞群眾反映的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通過強化政策支撐、優化空間布局、吸引社會資金等措施,高效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諸城市已建成充電樁 1111 臺,其中公共充電樁 670 臺、專用充電樁 152 臺、個人充電樁 289 臺,已建成充電樁數量居濰坊市各縣市區前列。
早在2021 年 5 月,諸城市就研究出臺了《關于加強和規范諸城市居民小區電動汽車和電動自行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規范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流程,為居民小區充電設施建設提供了遵循。該市通過加強用地保障、簡化審批程序等措施,優先推進住宅小區、公共停車場、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鎮駐地等人流、車流密集場所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方便車主停車充電。

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度大、回收周期長,為推進建設進程,諸城市積極落實獎補措施,吸引隆嘉文旅集團公司、國網諸城市供電公司、歡樂停智能泊車公司、福田奧鈴汽車廠等單位參與充電樁建設。目前,已累計投資 4300 多萬元。各建設運營單位在不斷擴充建設的同時,還進一步加強對充電設施日常巡查,及時解決油車占據充電車位、充電設施損壞、車樁兼容性不夠等問題,提升充電設施使用率。
據諸城市發改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步,該市要求新建居民小區停車位100%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并鼓勵依托現有加油站、加氣站網點,布局建設充電樁項目,推進全市油、氣、氫、電“四位一體”的綜合能源網點建設,夯實電動汽車發展基礎設施。同時,加快推進“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圍繞用戶需求,集成電網、車企、交通、路況、氣象、安全等各種數據,提供充電導航、狀態查詢、充電預約、費用結算等綜合服務,拓展平臺增值服務,充分利用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建設風光儲一體的智能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實現電動汽車與可再生能源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