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六點多,家住白云區泉湖街道中航標小區的劉永松下班騎著電瓶車回到家,徑直來到小區新建成的集中智能充電樁區域,停穩、插電、掃碼、充電……“小區設置了集中充電區域和智能充電樁,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把電瓶搬回樓上充電或者從家里拉電線到樓下充電了,一方面避免了火災隱患,另一方面,還有停車位置,真是給居民做了一件大實事。”劉永松說。
中航標小區位于白云區泉湖街道,建于1990年,共有41棟111個單元樓1330余戶居民。近年來,小區出現基礎設施破損、排水管網老化堵塞、停車配套不齊全等情況,給居民帶來了諸多不便。自“一圈兩場三改”工作開展以來,白云區著力補短板、提品質,將中航標小區納入2021年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項目,相關工作于去年12月底完成。
提升改造后的中航標小區,瀝青路面干凈整潔、功能配套設施豐富,利用閑置空地規劃出800個停車位,極大地滿足了有車家庭居民的停車需求。對此,另一部分使用電瓶車的居民也提出了訴求。
“很多老舊小區沒有設置電瓶車集中充電點,經常是從家中牽‘飛線’充電或者在樓道中充電,存在很大的消防安全隱患。今年初,小區提升改造后,大家表示滿意,希望不斷完善、精益求精。在居民壩壩會上,有安全意識較高的居民提出設置集中充電樁的問題。”中航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陳婷婷說,“一圈兩場三改”要做成民心工程,就要持續發力。為此,今年3月25日,中航社區居委會從居民需求入手,聯合小區物業以入戶、網格微信群、宣傳欄公示等方式宣傳充電樁安全知識,圍繞安裝集中充電樁事宜征求群眾意見,居民紛紛表示贊同。
經過意見征集、選址調研、項目設計等程序,15天后,小區電瓶車及新能源汽車集中充電區設置完成,安裝電瓶車專用充電樁80個,其中,小功率車位72個,大功率車位8個。
“充電樁周圍貼得有用戶指南,電瓶車停在充電區,插上插頭,掃碼就可以充電,充電樁還有充滿即停功能,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定時充電。收費標準也公開透明,大功率充電樁收費為1元每小時,小功率為0.7元每小時,安全便捷實惠。”劉永松說。
“為確保充電樁的長效使用,我們制定了《充電樁安全管理規定》,由小區物業對充電樁進行統一管理,并建立定期巡查臺賬,實行早中晚巡查制度。如有異常或損壞,物業及時向安裝公司報損,安裝公司對自動斷停的損壞設備進行維修,保障充電安全。”陳婷婷介紹,為保證充電樁后續使用安全,在同心路消防救援站指導下,充電樁周圍還配備了6個滅火器,并組織物業人員、小區居民開展消防演練,介紹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今后若有突發狀況,可直接使用充電棚配備的滅火器進行應急處置。
陳婷婷表示,接下來,中航社區將加強入戶走訪宣傳,引導居民用好集中充電樁,告別“上樓充”“拉線充”,為居民電瓶車充電加上一把“安全鎖”“放心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