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泳婷3月8日報道:走進上海長寧區北新涇街道新涇三村小區,居民樓前黃線圈出的專用充電車位上,8根機動車共享充電樁依次排開。“我就是看到小區裝了共享充電樁,才決定買新能源車,還省得自掏腰包安裝充電樁,真是太暖太方便了!”8日上午,對于自家老小區這個共享裝置,新涇三村居民徐先生連連稱贊。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普及,隨之而來的充電問題也成為許多居民特別是“老”小區居民的煩心事。為切實滿足居民充電需求,北新涇街道優先在無固定停車位且電力容量有限的售后公房小區,聯動各部門突破難點、布局機動車共享充電樁。截至目前,街道已在天蒲小區、新涇三村及新涇五村安裝了17根機動車共享充電樁。天蒲小區和新涇三村更是先后榮獲“2020年上海市充電樁示范小區”“2021年上海市充電樁示范小區”稱號。
新能源車的“共享充電寶”好嗎?安全嗎?徐先生算過一筆賬,自己掏錢安裝充電樁少則7、8000元,品質更優的要上萬元。“自用的充電樁以家用電費0.6元/度來計算,小區這個共享的以0.9元/度收費,相差的0.3元/度要開2萬多公里,相當于這輛車得開三四年才能回本,有了共享充電樁,這筆錢就省下來了。”徐先生對東方網記者說,“基本上充滿一次電要花費60-70元。充電時直接將充電槍連接到車對應充電接口就好,操作簡單。三個月來,還沒遇到過設備故障的情況,非常放心。”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普及,隨之而來的充電問題也成為許多居民特別是“老”小區居民的煩心事。為切實滿足居民充電需求,北新涇街道優先在無固定停車位且電力容量有限的售后公房小區,聯動各部門突破難點、布局機動車共享充電樁。截至目前,街道已在天蒲小區、新涇三村及新涇五村安裝了17根機動車共享充電樁。天蒲小區和新涇三村更是先后榮獲“2020年上海市充電樁示范小區”“2021年上海市充電樁示范小區”稱號。

新能源車的“共享充電寶”好嗎?安全嗎?徐先生算過一筆賬,自己掏錢安裝充電樁少則7、8000元,品質更優的要上萬元。“自用的充電樁以家用電費0.6元/度來計算,小區這個共享的以0.9元/度收費,相差的0.3元/度要開2萬多公里,相當于這輛車得開三四年才能回本,有了共享充電樁,這筆錢就省下來了。”徐先生對東方網記者說,“基本上充滿一次電要花費60-70元。充電時直接將充電槍連接到車對應充電接口就好,操作簡單。三個月來,還沒遇到過設備故障的情況,非常放心。”

(北新涇街道供圖)
機動車共享充電樁的成功安裝和正常使用只是第一步。如何及時了解設備運行情況?如何更科學合理得進一步布局點位?2022年3月1日,《關于本市進一步推動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正式施行之際,北新涇街道深化數字化治理,將轄區機動車共享充電樁的設備數據接入“一網統管”平臺,實現了市區街道三級數據共享。
記者從北新涇街道了解到,街道主動跨前與轄區設備安裝單位國家電網深度溝通,并與區城運中心、第三方公司合作,成功將設備數據接入“一網統管”平臺。該平臺大屏可實時顯示轄區17根共享充電樁的工作狀態,綠色標識代表設備正常,黃色標識代表設備出現故障,紅色標識代表設備需檢修。同時,依托第三方公司的數據算法模型,街道可定期獲取共享充電樁的日充電量、月充電量等信息,實現市區街道三級數據共享。

據了解,近一個月,新涇三村8根充電樁月充電量2603度,新涇五村3根充電樁月充電量1164度,天蒲小區6根充電樁月充電量653度。根據數據信息,街道還可引導天蒲小區周邊新能源車錯時錯峰有序充電,進一步提高該小區共享充電樁的利用率。
北新涇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街道內已安裝共享充電樁的小區均建立了微信聯絡群,內有小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的工作人員和新能源車主,可及時溝通情況、實現動態管理。“一網統管”平臺和社區綜合治理的雙管齊下,大大提高了街道對機動車共享充電樁的統籌協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