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曹楊新村街道梅花園小區傳來了一個好消息——新一批電動自行車充電樁試點落地!為解決老舊小區充電難題、培養居民安全充電意識提供了有力保障。
梅花園小區共有900多戶居民,老年群體和租客占比較大,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230輛,一共僅可停放150輛電動自行車的兩個非機動車棚,實在無法滿足充電訴求。因此,部分安全意識淡薄的居民便產生了飛線充電、電瓶入室充電等違規充電行為,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整治電動自行車充電難題刻不容緩!”街道黨工委書記許春輝在實地走訪充分聽取居民區建議后指出,并要求相關職能科辦對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情況進行科學研判、情況分析,明確整治的第一步,要從滿足充電訴求入手。
今年年初,在街道的整體推進中,成功為該小區引進了兩類充電樁。
第一類是小巧精致的新型獨立充電樁,被分別安置于417號和423號兩棟居民樓樓下,每個樁可同時滿足3輛車的充電需求;另一類是較為常見的沿路呈直線安裝的集中并排式充電樁,被安置于小區一處較為空曠的地帶,可同時滿足20輛車的充電需求。
這兩類充電樁的區別在于,第一類充電樁“自立門戶”,可以直接安裝在居民家門口,真正實現“家門口的充電自由”。第二類則不僅能夠提供充電服務,還能在視覺效果上同街邊綠化融為一體,成為顏值高、實用性強的景觀裝置。

“引進這些設備后,居民要是不了解、不懂用,那所有的工作相當于無用功。”南梅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楊磊對于充電設備安裝試行情況格外留意。只有使用率提高了,才能讓所有設施發揮應有的作用。
為此,在充電樁安裝完成后,黨總支立刻在居民區內組織開展了“安全教育兩步走”——
第一步,讓安全教育“走”進居民家里。結合每周一次的例行安全檢查問題清單,逐門逐戶“回頭看”,對飛線充電、電瓶入室充電等問題“全覆蓋、零容忍、嚴檢查、重實效”,確保不留死角、閉環整改,保證取得實際效果。
第二步,讓安全教育“走”進居民心里。例行檢查時,結合相關案例向居民科普違規充電的危害,增強居民的安全意識,并“安利”家門口的充電樁、教授使用方法,同步聽取居民心中對于安裝布局的意見建議,營造“平安社區你我共建”的良好氛圍。
如今,居民們紛紛表示:“自從有了這些充電樁,就不用再費時費力地把車騎去較遠的地方充電,真正實現了家門口的充電自由!”
目前,梅花園小區后續的安裝點位已全部勘驗完畢,新一批次的充電樁也將在街道全面鋪開,加快完成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