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已有5家鋰電材料企業獲得戰略投資,涉及金額超13億元。
新能源賽道持續升溫,動力電池駛入“供應鏈為王”時代。2022年開局,鋰電材料企業頻獲資本青睞。
高工鋰電注意到,2022年以來,已有5家鋰電材料企業獲得戰略投資,涉及金額超13億元。
2月18日,道氏技術子公司廣東佳納擬引入7億戰略投資,贛州叁號新能源材料基金和贛州肆號新能源材料基金將分別對廣東佳納增資4億元和3億元。
2月16日,寧德時代擬1.44億元第二次增資江西升華,交易完成后,寧德時代對江西升華的持股比例將增至20%。
2月10日,多氟多控股子公司陽福新材料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韓國上市公司Enchem Co.,Ltd.。后者擬以人民幣約2.8億元認購陽福新材料15%股權。
春節前夕,華友鈷業擬對合縱科技全資子公司湖南雅城總計投資1.2億元,對應將取得湖南雅城12.13%股權。
中創環保擬與蘇州邁沃瑞鑫及蔣萱向蘇州邁沃合計增資0.7億,蘇州邁沃主要從事建設鋰電用NMP項目、PVDF項目。
從資本主體看,以動力電池、關鍵材料龍頭企業的投資為主,資本型財務投資為輔。
從投資邏輯看,行業產能不足,是最佳且近期最低門檻的上車機會,但需要極強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同時,下游需求旺盛,頭部企業產能有限,中小企業產能利用率將得到提升。
此外,動力電池、關鍵材料龍頭企業做產業鏈內的延伸投資,有利于保障資源穩定供給,由此形成原料、技術、成本與規模等多方面優勢及話語權。
GGII的保守判斷是,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的滲透率將達到35%,預計鋰電池出貨較2020年將增長5倍。若按照目前產能的60%到70%來預測,材料現有及規劃產能需要達到2020年的8倍以上。
GGII認為,鋰電材料行業在未來10倍的增長空間相對確定,現階段各環節都還有進入機會上車,但在門檻更高的情況下,要有競爭要素儲備才可能在這個行業快速爆發的時候獲取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