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宣布歐洲正式進入氫能周。氫能成為歐洲過去一周的重要議題。
德萊恩在主題演講中表示,2021年年初,全球宣布了200多個新的氫能項目,其中有55%都在歐洲。歐洲領先世界其它地區很早就開始對電解槽進行投資,為可再生能源提供動力。因此歐洲在該技術方面的專利和出版物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世界最大功率的電解槽已在歐洲運行。如奧地利林茨有家綠氫企業為鋼鐵廠供應電力。
“因目前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如今的綠氫甚至可比灰氫更便宜。我們的目標應當是到2030年將氫氣成本降至每公斤1.8歐元以下。”德萊恩在演講中提出目標。
德萊恩提到,歐盟制定氫能發展目標的原因就是要加速發展歐洲的氫經濟。到2030年歐洲綠氫的年產量將增加到1000萬噸。歐盟簽訂了4個價值超過10億歐元的氫能項目,從瑞典的綠鋼生產到法國的碳捕捉技術。在NextGenerationEU方案中提及的Hydrogen Valley氫谷項目就是打造氫經濟的典型案例。
以荷蘭北部的格羅寧根地區為例。該地區的海上風力渦輪機可提供大量可再生資源。電解槽可利用這種可再生電力生產綠氫。生產的綠氫可作為工業提供動力,為公共交通提供燃料,為家庭供暖,且可以存儲在地下。到2025年底,荷蘭北部將擁有完整的綠氫價值鏈。氫谷將在這個地區提供超過2萬個工作崗位。
在歐洲氫能周開始之前,瑞典能源署(Energimyndigheten)在其網站上發布了“瑞典氫、電燃料和氨的國家戰略提案”。報告稱,由于瑞典已經有了不使用化石燃料的電力系統,因此“瑞典有很大的機會引領氫的發展”。
瑞典的目標是到2030年為至少5GW的電解槽產能創造條件,這會減少15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在2030年之后,瑞典將在2045年增加目標產能,計劃將進一步擴大電解槽產能到10GW。這會降低700萬噸到150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