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制定的《云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印發,結合全省產業發展實際,明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思路與目標、重點工作、保障措施等內容。堅持綠色發展、創新驅動、龍頭牽引、多業融合的原則,努力實現云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快速提升和本地配套產業鏈升級與完善,以云南省為中心構建面向東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集聚區。
新能源汽車本地配套率達60%
根據《發展規劃》,云南省將把昆明滇中新區汽車產業園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聚集區,推動現有新能源整車企業擴大產銷規模,打造成為云南省重要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基地。以昆明市為核心,推動企業加強產品研發創新、實現差異化發展,重點打造純電動乘用車、客車生產基地。支持曲靖市積極發展新能源輕卡,打造新能源商用車基地;在玉溪市、紅河州推進銅箔、電解液等電池材料向下游延伸,引進發展電池產業鏈。
同時,依托各地資源優勢,持續擴大輕量化鋁合金、汽車橡膠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應用,并在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等地因地制宜發展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以及輕量化零部件、電池材料等配套產業鏈,實現配套供應鏈與昆明協同發展。
按照發展目標,將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到2025年,新能源整車企業均實現規模化經營,企業產銷規模、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具備年產35萬輛新能源汽車能力,年銷售收入300億元。爭取引進3—5家新能源汽車系統總成及核心零部件企業,并依托總成企業培育、構建相關子產業鏈,實現新能源汽車本地配套率達60%,形成較完整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基本建成整車、零部件集聚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快建設相對完善的充換電設施網絡,居民區基本實現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等實現全覆蓋。此外,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及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整體上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產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圍繞智能電動汽車,推進新能源汽車相關的研發設計、銷售服務、檢測認證以及智能路網改造有序建設,豐富汽車產業鏈。
新能源乘用車年生產能力超30萬輛
從主要任務看,全省將支持省內汽車產業鏈骨干企業轉型升級,進軍智能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鼓勵新能源汽車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探索開展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示范。重點引入和培育發展動力電池及關鍵材料、驅動電機、電控系統企業,鼓勵發展電動空調、電動轉向等相關配套產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鋁合金、橡膠等零部件企業,因地制宜地發展材料深加工產業。
同時,做大做強現有新能源整車企業及重點項目,推動現有整車及重點零部件企業實現產品升級、穩步擴大產銷規模。跟蹤并適度布局氫燃料汽車產業,通過示范應用推動氫燃料發動機、氫燃料電池基礎材料和氫能供給體系等技術創新及產業化。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作用,吸引配套零部件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產業落地,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在整車發展上,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乘用車年生產能力達到30萬輛以上,引領本地零部件配套率大幅提升和規模化發展;新能源客車產能超過2萬輛,形成1家年產5000輛以上的新能源客車企業;以“專、精、特、輕、新”為方向,走差異化產品競爭路線,新能源專用車年生產能力超過3萬輛。
為完善產業布局,全省將鼓勵重點新能源汽車企業通過外引內聯、兼并重組等方式,整合優勢資源,擴大產業規模,形成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集群。拓展新能源汽車服務配套產業,爭取引進新能源、智能網聯等相關的研發創新、銷售服務、共享出行等產業落地,打造集研發、制造、服務于一體的汽車全產業鏈。
在研發創新方面,將支持并鼓勵企業與研發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強合作,共建產學研創新平臺,突破整車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輕量化等共性技術,提升電池管理、充電連接、結構設計等安全技術。推動研發及檢驗檢測服務水平提升,支持重點企業圍繞汽車高原特色技術試驗以及面向南亞東南亞市場,建設研發中心、技術機構和聯合創新體等,研發定制化產品。(張怡)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