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到未來氫能產業的巨大空間和需求后,國內上市公司紛紛宣布布局氫能源產業鏈,并探索可大規模復制的產業模式。但目前制氫環節上仍以“灰氫”、“藍氫”為主,真正布局能帶來零碳排放“綠氫”的公司較少,多為在具備突出產業規模、資源稟賦與技術積累的行業龍頭。
目前制備“綠氫”的主流技術為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設備生產商隆基股份年內已成立氫能科技子公司,正式布局氫能產業,10月隆基股份首臺堿性水電解槽下線。此外,陽光電源也有電解水制氫的項目小規模投產,已建有光伏離網制氫及氫儲能發電實證平臺、5MW電解水制氫系統測試平臺。中國石化的首套質子交換膜(PEM)制氫示范站也于今年11月投用,并有兆瓦級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在中原油田啟動建設,該示范項目預計2022年下半年建成,每天能生產1.12噸超純氫。
寶豐能源作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制綠氫企業,在氫能賽道上早已捷足先登,通過太陽能發“綠電”制“綠氫”、“綠氧”,在全球行業內創造了一條技術先進、經濟可行的“碳中和”科學路徑,成為“碳中和”的領跑者。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年產2.4億標方綠氫和1.2億標方綠氧,制氫成本未來有望達到0.7元/標方,是全球最大的綠氫生產廠家,裝備單臺產能全球最大、制氫成本低,助力化工產業鏈實現綠色零碳革新、推動新能源替代及交通綠色發展。據了解,寶豐能源以后每年以3億立方米的速度增長生產綠氫綠氧,按此推算,到2050年公司綠氫生產規模將達到90億標方/年。
據《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報告2020》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交通運輸、儲能、工業、建筑等領域廣泛使用,全國將進入氫能社會。為即將到來的市場空間爆發做準備,寶豐能源積極與科研單位開展合作,深入研究太陽能、風能的應用和氫能的制造、儲運及多領域多場景市場化應用,未來將向制氫儲能、氫氣儲運、加氫站建設方向綜合發展,并通過與城市氫能源示范公交線路協作等方式拓展應用場景,實現氫能全產業鏈一體聯動發展。
目前,氫能產業已迎來加速上升的“黃金期”,在這一波行業浪潮中,率先取得規模優勢,掌握“綠氫”這一稀缺資源稟賦并形成可復成本,取得制產業模式的企業有望最先構建產業壁壘,并逐步削減先發優勢,成為未來可再生能源發展新時代的領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