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令人生畏的2022年

發布日期:2021-11-03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核心提示:令人生畏的2022年
即將到來的2022年,注定是激烈拼殺的一年。
 
據不完全統計,蔚來ET7、領克09、上汽奧迪A7L、集度汽車首款車型等備受關注的熱門車型均已確定于2022年交付/亮相。
 
其中,有大約5-10款車型將搭載激光雷達,因此,業內人士將2022年視作激光雷達的量產元年。
 
與此同時,困擾汽車行業許久的“芯片荒”或許將在2022年得以緩解。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蔣健表示,2022年汽車行業芯片短缺率預計將從當前的50%恢復到2020年底的20%。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則樂觀地認為,2022年春節銷售高峰之后,芯片短缺的問題將完全緩解。
 
“糧草”無虞,市場將進一步迎來充分競爭,2022年,合資車企股比限制全面放開,是否會有更多外資車企效仿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自立門戶?
 
機遇與挑戰并存,令人生畏的2022年,汽車市場或許將形成一個全新的競爭格局。
 
激光雷達批量上車
 
隨著特斯拉NOA、蔚來NOP、小鵬NGP大規模推送,高階智能駕駛已經成為智能電動車競爭的焦點。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Johan Karlberg認為,基于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利潤將進行重新分配。
 
在這場智能駕駛話語權的爭奪中,激光雷達被視作實現L3至L4級自動駕駛的最優解。百度自動駕駛研發人員詹文告訴未來汽車日報,“目前業內普遍認為,L3及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離不開激光雷達。”
 
詹文解釋道,激光雷達可以很好地代替毫米波雷達,與后者相比,前者的探測范圍更廣、精度更高,彌補了毫米波雷達對周邊障礙物無法精準建模的缺陷。
 
為了搶占技術高地,越來越多的車企在高階智能駕駛量產車項目上加碼激光雷達。今年初,蔚來發布了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轎車ET7。隨后,廣汽埃安、智己、極狐等品牌相繼發布了自己的激光雷達“上車”計劃。
 
2022年,激光雷達更是將大規模迎來落地。未來汽車日報梳理各車企產品規劃發現,搭載激光雷達的蔚來ET7、智己L7、上汽R ES33、長安方舟架構下的車型、長城WEY摩卡、集度跨界SUV等車型均集中在2022年發布/交付。沃爾沃、廣汽埃安也表示,搭載激光雷達的L4自動駕駛車型,最快2022年推出。
 
不過,在自動駕駛領域頗有地位的特斯拉卻對激光雷達嗤之以鼻,而是采用純視覺方案,其秘密武器即神經網絡訓練超算系統Dojo。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篤信,Dojo能夠處理大量視頻數據,實現僅依賴視覺的自動駕駛。
 
并且,馬斯克在近日表示,最快2022年,Dojo芯片將搭載于自動駕駛汽車。
 
在詹文看來,如果以安全性為標尺,那么依賴激光雷達的自動駕駛方案更優,特斯拉的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雖然比激光雷達反應迅速,但如果要保證行駛安全,則需要CPU芯片對周圍環境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
 
在馬斯克眼中,這顯然不是問題。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的Dojo超級芯片能夠實現每秒一千千兆次浮點運算。“如果Dojo芯片能達到這樣的的運算水平,那么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將比激光雷達更有優勢。”詹文坦言。
 
擺脫“缺芯”魔咒?
 
2020年以來,全球汽車產業備受芯片短缺的困擾。咨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表示,由于缺芯等因素導致供應鏈不暢,2021年全球或減產770萬輛汽車,全球汽車制造商或因此損失2100億美元。
 
“芯痛”攪動著全球汽車市場的神經,中國車市也難以獨善其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汽車產量為207.7萬輛,同比下滑17.9%;1-9月汽車產量為1824.3萬輛,同比增長7.5%。
 
“芯片短缺問題嚴重影響了汽車生產端供給。四季度表現會好于三季度,但依然將呈現負增長,今年中國車市銷量已難以達到年初4%正增長的預期。”中汽協副總工程師徐海東坦言。
 
“芯荒”之下,不少車企被迫減配。從2021年7月5日起,部分國產奧迪車型在交付時只提供一把遙控鑰匙;寶馬旗下不少車型取消了標配的手機無線充電/Wi-Fi熱點/數字鑰匙配置;理想、小鵬在近期也提出了“先交付后補裝雷達”的解決方案。
 
不過,這樣的窘境或許不會持續太久,已經有不少車企主動出擊,將芯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
 
東風率先發力,今年7月,東風旗下智新半導體項目正式投產,可年產30萬套功率芯片模塊。近日,廣汽集團也宣布,目前部分電子控制器(ECU)產品已形成初步的國產化推進方案。
 
業內人士認為,芯片短缺的局面有望于2022年得以緩解。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未來汽車日報分析稱,根據乘聯會的統計,10月上旬乘用車零售表現已得到改善,馬來西亞正在努力保障生產恢復,最黑暗的時期已經過去,預計2022年春節后,芯片荒將得到緩解。
 
有芯片企業內部人士告訴未來汽車日報,從今年8月開始,多家芯片供應商加班加點為車企量身制作芯片,目前有很多晶圓廠在建設中,缺芯將不會成為一種常態。
 
合資車企逐漸消亡的元年?
 
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將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這意味著,2022年或許是合資車企逐漸消亡的元年。
 
事實上,已經有車企付諸行動。2018年10月11日,寶馬所持華晨寶馬的股比將提升至75%,并計劃將于2022年前正式交割完成。
 
擺脫“缺芯”困擾,新的產業政策落地、新玩家產品入場,2022年,將形成一種怎樣的競爭格局?
 
在汽車分析師鐘師看來,2022年最大的看點或將是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的直面競爭。經過數年來摸爬滾打,造車新勢力已經在汽車市場初步站穩腳跟,2022年將正式踏上對外擴張之路。
 
傳統車企孵化的子品牌也已落地,2022年將真正加入戰爭。
 
與此同時,攪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鯰魚特斯拉依舊來勢洶洶,雖然其尚未推出2022年的新車規劃,但可以確定的是,特斯拉將繼續在中國市場踐行降價策略,進一步搶奪新能源市場份額。特斯拉首席財務官扎奇·柯克霍恩(Zach Kirkhorn)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未來特斯拉必須降低產品價格,并進一步優化運營,“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走這條路”。
 

來源:特斯拉官方
 
在即將到來的2022年,特斯拉、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三方的競爭將更為激烈。
 
有接近造車新勢力的人士對未來汽車日報分析稱,2022年頭部造車新勢力最主要的目的將是實現全年毛利率轉正,擴大產量規模,提升造血能力;二線造車新勢力則需要盡快通過上市等手段擴大聲量、儲備資金。“頭部造車新勢力的規模化向傳統車企靠攏,二線造車新勢力的聲量向頭部造車新勢力追趕。”
 
在“三國殺”格局之下,新能源市場可能會出現一系列兼并重組。
 
近日,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新能源車企數量太大,處于小而散的狀況,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

 
 
[ 頻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