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行業忽然向著智能的方向轉彎時,一場傳統車企與新興闖入者之間的“人才保衛戰”也悄然打響。

幾年前,闖入傳統造車行業的新勢力們,也將互聯網企業的基因帶了進來,在創業之初便設立了股權激勵的機制,以豐厚的報酬作為條件,吸引了大批人才從傳統車企“出走”。而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為了保衛人才,傳統車企也掀起了一波“股權激勵”高潮。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僅上汽、吉利和長城三家車企的股權激勵金額就達到了250億元。其中,長城一家就高達180億元。
很顯然,在這個大混戰的時代,高精人才也如同芯片一樣,成為了整個行業的“稀缺貨”。而對于傳統車企,甚至第一撥新勢力而言,這樣的爭奪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畢竟,又一批實力更強,資金儲備更雄厚的科技公司殺了進來。而對于這些后來者而言,想要搶到人才,他們開出的條件同樣不會差。
比如,10月25日,在小米集團的股東特別大會上,小米就宣布,以批準采納Xiaomi EV的股權激勵計劃,計劃授權上限為10億股,占Xiaomi EV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0%。小米方面表示,Xiaomi EV暫時沒有獨立上市的計劃,設立其的目的在于營運集團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而附屬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目的在于,為合資格的人才團隊提供獲取Xiaomi EV權益的機會,以鼓勵人才團隊為公司創造長期價值。
事實上,在這樣大手筆的持續投入下,小米汽車已經吸引了幾位來自傳統車企的大佬。比如,前北汽新能源執行副總經理、ARCFOX事業部總裁于立國,以及前福特中國電動車事業部首席運營官、福特Mustang Mach-E項目負責人朱江,也傳聞或將加盟小米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