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風機大型化成趨勢,去年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創紀錄!

發布日期:2021-10-25  來源:中國工業報社

核心提示:風機大型化成趨勢,去年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創紀錄!
今年以來,煤炭、油氣等傳統化石能源價格持續上漲,我國能源安全形勢日益嚴峻。反觀風電卻是另一番景象。得益于行業技術進步,大兆瓦機型推陳出新,智能化水平加速提升,風機投標價格不斷創造新低紀錄,風電度電成本穩步下降,競爭力進一步凸顯。

作為“雙碳”目標的新能源主力軍,風電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高達7167萬千瓦,創造歷史最高紀錄。“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在前8月達1463萬千瓦,同比增加459萬千瓦。業內預計,今年全年風電并網裝機容量有望突破4000~5000萬千瓦。
 
景氣需求下,風機大型化趨勢明顯,行業格局有望重塑。以風電、光伏等為主的新能源占比不斷提升,新型電力系統核心特征愈發凸顯。

 
風機大型化成趨勢
 
風機大型化帶來產品升級換代,持續推動風電度電成本下降,成為目前風能企業布局的主要趨勢。
 
在剛剛結束的“202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以下簡稱“2021風能展”)上,包括遠景能源、明陽智能、中國海裝、上海電氣、金風科技、三一重能、運達股份、東方電氣、中國中車、聯合動力、哈電風能、華銳風電等12家整機商發布了新型號風電機組。
 
梳理發現,此次整機商新推出的絕大部分風電機組均在4.0MW及以上。單機規模方面,金風科技、明陽智能、電氣風電、運達風電、東方風電和中國海裝分別推出了10MW以上的風電機組,其中,中國海裝發布16兆瓦半直驅海上風機,再次刷新海上風機單機容量;葉輪直徑方面,包括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智能、電氣風電、運達風電、東方風電、中國海裝的葉輪直徑超過200米,中國海裝推出的H256-16MW葉輪直徑高達256米,成為此次展會中發布的最大規模風電機組。

 
來自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9~2020年,國內陸上3.0MW及以上機組新增和累計、國內海上5.0MW及以上機組新增和累計,明陽智能連續兩年排名第一。在風電機組容量大型化趨勢之下,明陽智能深耕的半直驅技術,由于具備體積小重量輕、發電效率高等優勢,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技術路線。
 
10月19日,明陽智能發布全球最大自主研發的漂浮式機組——MySE11-16MW系列機型,同時發布全球單機容量最大陸上機組——MySE7.X兆瓦風電機組。據悉,MySE7.X機組滿發一天可供約646個家庭,約2500口人用電1個月。以200MW北方風場為例,與市場主流機型4.0MW相比,機位數量可減少21個,靜態投資成本降低34%,度電成本降低24%。
 
景氣需求下,風機大型化趨勢有望重塑行業格局。當前,三北和西南地區大型風電項目以 4-5MW 機組為主,根據風機企業的技術儲備,升級至 6-7MW 機型的可見度較高,商業化、規模化應用可期。“下一階段,陸上風機單機容量最大可達到10兆瓦,葉輪直徑將達200米,輪轂高度達200米。”明陽智能總工程師賀小兵預測。
 
參與新型電力系統構建
 
新型電力系統核心特征是以風電、光伏等為主的新能源占據主導地位。伴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呈現“風光領跑、多源協調”態勢。

新型電力系統究竟“新”在哪里?對此,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姿表示,新型電力系統首先新在電源有新的構成結構。新型電力系統下原來以煤電為主導裝機,將改變成風光多元協同的電源格局。第二是負荷應該有新的特性,原來負荷可能更多的是剛性消費型的負荷,未來將向柔性消費和生產兼具進行轉變。第三是電網成為一種新的形態。原來的電網更多的是單向的逐級供電模式,而新型電力系統下,應是一種交直流混連的大電網,微電網以及局部直流電網和具有可調節負荷能源互聯的轉變。
 
此外,在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王永亮看來,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具備五個特點,即更安全、更可靠、更綠色,更協同、更友好。
 
王永亮認為,未來新型電力系統中,風電必然會面對跟煤電形成競爭,風電是接近零碳的能源,從碳排放角度來說肯定是有優勢的。然而,風電具有隨機性,從穩定性上看差一些,且風電占地更多,不像煤電只需一個廠址。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目前看好壞參半。好的時候容易極“左”,不好的時候又容易極“右”。“風電未必一定要追求平價好。風電的出路在于參與市場的交易,盡快從搖籃中走向大海。”王永亮坦言。
 
資本介入引導資源配置
 
伴隨我國風電規模的快速增長,政府補貼已無法支撐全行業發展,更廣泛的資金資本介入變得十分必要。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表示,風電的定位已經從補充能源向主力能源轉變,面對平價和長遠的發展,唯一的辦法要靠行業自己的努力,不斷的技術進步、追求創新。
 
“資金是風電行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的風電融資還存在很多現實困境。未來,風電開發要多元化,社區風電、微小項目的開發,會更加重視項目的質量。這就需要金融機構更加深入產業,與行業內的角色更密切地配合。”秦海巖說。


 
中信建投證券結構化融資總監方春暉介紹,從傳統的資本市場融資角度來看,主要包括股權和債權兩大類手段,對于像風電行業,包括大類的可再生能源的行業,IPO是很常見的一個股權融資的渠道。銀行貸款可能是另外一個非常熟悉的渠道,同時還有融資租賃等方式。
 
北京綠交所副總經理龔俊松認為,碳金融作為綠色金融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除產品方面的創新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種環境價值變現的渠道,與金融資源相結合,能夠更好的來引導風電行業資源配置。
 
“不管是碳金融也好或者是碳市場也好,應該是給風電產業提供一種環境價值,附加環境價值變現的渠道或者新的一種機制。補貼是沒有了,接下來可能更多的是通過一種市場化的途徑來實現環境價值的變現。”龔俊松說。
 
如何衡量投資標的,創新金融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里?對此,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高級經理朱瑩分析,風電行業一年整體發電的效益可以作為指標設定的方向,如果說是一個綜合的發電集團,可持續發展績效指標的選取范圍也可以更加寬泛一些,比如像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實際發電的電量,甚至是后續產生的CCER之類減排的成果,都可以作為一些創新金融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

 
 
[ 頻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