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圍內,氫在清潔能源供應鏈內的潛力備受關注。典型的氫氣儲存技術通過壓縮或液化來物理存儲氫氣,這需要更多的能源來提高存儲容量,以及昂貴的配送基礎設施。

(圖片來源:AZOM)
為了突破這些局限性,研究人員嘗試使用液體載體對氫氣進行化學儲存,如液態有機氫載體(LOHC)或氨。具體來說,可以在室溫和大氣壓下將氫氣安全存儲在LOHC中,然后再在使用地點進行提取。目前,已提出幾種適用于LOHC的有機化合物。然而,由于對LOHC性能方面的研究很少,氫學界對于選擇LOHC和催化劑缺乏科學共識。
據外媒報道,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的研究人員參與開發了一項高性能基準科學實驗計劃,用于整合有前景的LOHC及合適的催化劑。
在氫氣和燃料電池研究中心(Hydrogen and Fuel Cell Research Center),KIST LOHC研究小組由Dr. Yongmin Kim領導。該團隊設計了半自動LOHC脫氫驗證系統(即從LOHC中提取氫)。在明確定義和標準化的反應條件下,這一系統能夠對脫氫進行強有力的測試,并進行對比分析,以生成理想的溶液,從而實現LOHC的商業部署。
在分析過程中,一個LOHC用例是甲基環己烷(MCH),經過大量技術準備,其脫氫速率高,產生的副產物少。另一有前景選項單芐基甲苯(MBT)的脫氫速度更快,可作為一種安全的化學品投入量產。
2017年,KIST開發了聯苯基共晶混合物,其脫氫率比其他LOHC高出20%。這種基于聯苯的LOHC的儲氫密度高達6.85 wt.%-H2,適合車載儲氫,如氫燃料汽車或火車。
這種技術有助于更快地篩選LOHC物質、材料和催化劑。Dr. Yongmin Kim表示:“已開發平臺將有助于發展新的低成本和低能耗技術,這是LOHC實現商業化的兩個關鍵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