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賦能城市節能降碳,分布式能源“風”正足

發布日期:2021-09-30  來源:中國能源網

核心提示:賦能城市節能降碳,分布式能源“風”正足
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為主體的“近零”碳排放能源體系的構建為分布式能源帶來發展良機。這在今年上半年已顯端倪。
 
以分布式光伏為例,相關數據顯示,1-6月,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達到13.01GW,同比增長13.1%,其中分布式新增裝機同比增幅高達72.7%,集中式新增裝機則同比下降24.2%。戶用新增裝機首超集中式,占比達到42%,成為上半年光伏新增裝機主要來源。
 
記者近日從由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在京組織召開的“城市能源轉型與分布式新能源論壇”上了解到,今年以來,伴隨著分布式光伏電站整縣開發等利好政策的有力推進,不僅推動了分布式光伏裝機的快速增長,與之相伴生的微能源網、儲能、智慧能源管理,以及電熱協同、跨網互濟等一系列關乎城市能源轉型的分布式能源解決方案在各類應用場景的落地活躍度亦與日俱增。碳達峰、碳中和愿景下,分布式能源再次坐上發展“風口”。
 
魯浙冀領跑
 
戶用光伏新增裝機首超集中式
 
碳達峰、碳中和愿景為分布式能源帶來的發展機遇在光伏市場的表現尤為突出。
 
來自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隨著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的持續攀升,上半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中,包括戶用、工商業在內的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占比高達59%。其中戶用光伏占比最多,為49%,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占比為14%。
 
“這是近幾年來,戶用新增光伏裝機規模首次超過集中式新增光伏裝機規模,意味著分布式光伏將成為未來光伏市場新增裝機的主要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宣傳與對外聯絡部主任戴思源說。
 
來自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累計裝機為87.05GW,總裝機占比達32.6%,其中,位居前八名的分別為山東、浙江、河北、江蘇、河南、安徽、廣東和江西,總規模占比達到約70%。位居前三的山東、浙江、河北總規模合計占比超過43%。
 
值得注意得是,近兩年,北京、上海、福建三地對分布式光伏的青睞更呈現出明顯的傾向性。雖然三地光伏總裝機規模總體較小,但截至今年6月,三地分布式光伏裝機占比均超過80%,分別達到92%、84%、82%,以“前三把交椅”的姿態跑在全國前列。
 
戴思源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年均光伏新增規模將達到70—90GW,預計到2021年,新增光伏裝機規模將達到55—65GW。“分布式光伏在‘整縣’推進的政策支持下,將有望快速發展。戶用光伏有望再創歷史新高。”戴思源指出。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浙江、河南、湖北、江蘇、廣東、陜西、安徽等22個省區提交了試點方案。據保守估計,目前已上報的22個省區中,將有超過400個縣參與此次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試點工作。預計最終將有超過200GW的分布式光伏項目落地。
 
微能源網助力
 
分布式能源獲推崇
 
“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能源體系構建,離不開在中國能源消費層面對產業地理結構進行高瞻遠矚的布局和調整,通過頂層設計和階段性政策實施,逐步在富能地區發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否則,僅依賴已有能源架構發展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可能難以實現。”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組組長陳永翀指出。
 
在國網(北京)綜合能源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徐杰彥看來,伴隨分布式光伏的發展,未來,將有更多分布式的各類資源參與到其中,促進分布式光伏與其他分布式能源的協同、融合發展。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當前,包括戶用/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光伏+、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建筑、光儲存一體化等在內的分布式智慧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微電網,以及融合多種能源形式的微能源網已有諸多卓有成效的實踐。
 
徐杰彥指出,微能源網作為實現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納和局部區域集成優化供需資源的重要手段,將通過整合各種不同形式的分布式能源資源,以及冷、熱、沼氣、儲氫、電動汽車等多種供用能設施,實現以更低碳、更經濟、更高效的城市能源供給,降低全社會用能成本。
 
“未來,立足于服務分布式能源就地消納及用戶能效提升,在國家機關體育場館、辦公建筑、商業綜合體等地試點開展單元微能源網建設,在數據中心、大型醫院、工業園區等地開展局部園區微電網建設,以及在文旅地產、特色小鎮、小型島嶼、村鎮社區等地實施開展微能源網群建設,將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實踐。”徐杰彥說。
 
掣肘凸顯
 
仍需加強制度建設與模式創新
 
多位與會專家同時指出,分布式能源在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因其分布廣泛、資源分散、單體規模小、開發建設協調工作量大等特點,導致的標準體系建設不完善、質量差次不齊、安全管理風險增加等一系列發展掣肘無疑也將愈發凸顯。
 
以分布式光伏為例,“目前,我國分布式光伏發展仍存在項目選址不當、設備選型不合理、從業人員專業能力不足、施工建設及運營維護不到位,以及缺乏第三方監管和驗收與安全教育培訓,安全風險難以規避等一系列困擾可持續發展的難題。”戴思源直言。
 
對此戴思源建議,未來,分布式光伏產業發展應進一步明確行業強制標準及規范要求,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區域分布式光伏發展的相關標準和規范,建立完善分布式光伏安全管理體系和保障體系,可考慮建立安全驗收制度和施工質量驗收制度,加強分布式光伏安全教育和專業人才培養,增加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
 
而就微能源網而言,徐杰彥亦建議,建立健全微網頂層設計、管理規范及相關技術標準體系制定,推動微網關鍵技術創新,引導合理布局;創新商務模式、強化產業協同,提升微網運營水平;以及結合綜合能源項目典型場景開展微網示范項目建設,打造可復制推廣的微網試點示范,探索市場化建設和運行機制。

 
 
[ 頻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