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氫能概念股上市企業陸續發布2021年上半年財報。據統計,在已發布的半年報中,氫能業務營收普遍迎來大幅上漲。業內分析認為,雖然大部分涉氫上市公司主要利潤來源仍然依賴傳統主業,但氫能業務對企業的業績貢獻能力已開始凸顯,氫能有望成為未來企業增收的新引擎。
營收普遍上漲
目前,鴻達興業、厚普股份、濰柴動力、大洋機電等涉氫企業半年報相繼發布。報告期內,美錦能源、東方電氣、中材科技營收均大幅增長,歸母凈利潤均超過10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1909.35%、41.72%、138.39%。
布局燃料電池的欣悅科技、先導智能歸母凈利潤較去年同期漲幅均超過100%。從傳統家電行業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大洋電機,上半年營業收入46.5億元,同比增長32.66%;凈利潤2.4億元,同比增長213.95%。大力布局燃料電池產業鏈的濰柴動力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63.88億,同比增長33.75%;凈利潤64.32億,同比增長37.42%。研究機構分析認為,濰柴動力是我國重卡行業的龍頭企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氫能重卡有望進入發展軌道,并成為濰柴動力未來的業績增長驅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氫能板塊中,大多涉氫企業主要營收和產品結構均依賴其傳統主業,以氫能為核心業務的企業僅有億華通等少數企業。
面對傳統能源巨頭的競爭,以及氫能行業增長遠未達到商業化的產業環境,億華通發布的2021年半年報,則顯示出燃料電池產業在收入和利潤方面的增長潛力。財報顯示,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約1.18億元,同比增加367.28%。公告顯示,這主要得益于氫燃料電池行業的發展及“以獎代補”政策的影響,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了批量銷售訂單的交付。與此同時,億華通也在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上半年研發投入7916.8萬元,同比增長117.75%。
利潤貢獻翻倍
目前涉氫企業發布的半年報顯示,氫能業務的業績貢獻能力呈上升趨勢,增長潛力不容小覷。
厚普股份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3.57億元,同比增加119.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668萬元,同比增長156.07%。其中氫能業務營收占據厚普股份總營收的2.74%,達978.75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厚普股份的氫能業務在去年全年收入僅226萬元,這意味著,該公司上半年氫能業務營收增長了3倍多。
相關分析認為,厚普股份建立的氫能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已成為核心競爭力之一。公告顯示,厚普股份與液化空氣先進技術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液空厚普,氫能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439萬元;公司新簽訂單1300萬元,液空厚普新簽訂單2000萬元。報告期內,公司及液空厚普完成了中國電力延慶園加氫站二期項目,北京大興氫能科技園加氫站、寧夏寶廷子母加氫站等的建設并投入使用。
鴻達興業的氫能業務涉及制氫、運氫、加氫等多個環節,上半年氫能業務營收5167萬元,營收占比雖然只有1.46%,但該業務與上年同期相比營收增長了3238.58%,是該公司增幅最大的業務。同時,公司氫能業務毛利率也保持在較高水平,達47.16%。
把氫燃料電池視為戰略發展方向之一的雄韜股份,2021年上半年燃料電池相關業務營收3280萬,營收占比2.26%,該項業務同比增長了17.79%。公告顯示,雖然燃料電池業務營收占比小,雄韜股份在燃料電池業務上的投入卻在持續增加。
產業潛力巨大
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今年7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2輛和196輛,同比分別增長3.6倍和48倍。1-7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64輛和675輛,同比分別增長48.5%和47.7%。
多家研究機構認為,從盈利能力和業務占比看,氫能在業績中的影響力目前仍較弱,但與此前相比,氫能業務存在感進一步增強,企業布局力度不降反升。
根據德勤與巴拉德聯合發布的《氫能源及燃料電池交通解決方案白皮書系列》報告的測算,預計到2027年,燃料電池車的總擁有成本將會開始低于燃油車,未來10年內氫燃料車的總擁有成本預計將下降50%,其中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成本和氫氣價格的下降是主要驅動因素。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氫能產業政策利好不斷,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名單已于近日明確,燃料電池產業迎來更大發展舞臺。為期四年的燃料電池補貼期正式啟動,將助力產業成本迅速下降,有利于相關企業鋪開規模,帶動成本再次下降形成良性循環。在此背景下,氫能業務規模和經濟性將持續增長,有望成為涉氫企業業績增長的新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