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防控需要,原定于7月30日舉行的2021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重慶站巡展,將暫緩舉行……”接到活動方發來的消息,家住沙坪壩區青木關鎮的廖相偉累覺不愛,為了入手一臺電動汽車,他早就做好了購車攻略,就等著享受新能源汽車下鄉的各種福利,現在看來還得再等等。
比他更期待新能源汽車“下鄉”的,是參加本次巡展的各大廠商。今年6月,重慶國際車展期間,以“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為主題的2021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重慶站,即拉開了序幕。包括長安、賽里斯、比亞迪、吉利等在內的20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高舉助力鄉村振興的大旗,再加上各種補貼、免稅、送電樁等利好政策的神助攻,著實收獲了一波不小的增量。原定于本周末在沙磁商業街舉行的新能源汽車巡展,正是這一活動的延續。

要說,汽車下鄉已不算啥新鮮事。作為刺激汽車消費的大招之一,歷來都是政府搭臺車企唱戲,在政策引導和商業營銷的共同作用下,每次都能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
不過,以前下鄉的主力是傳統燃油車,偶有新能源車型參與,也多是技術、配置、工藝和價格都極“接地氣”的低端電動車,且實際成交量也并不顯眼。這也難怪,在配套設施及消費理念都相對成熟的一二線城市,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尚且任重道遠,雖然近年來其增幅和占比逐漸攀升,但絕對量仍無法和傳統燃油車相提并論,而且拋開部分城市限購、限行的政策環境,又有多少車主真是沖著節能、環保,而下叉了新能源汽車?
忙著和燃油車搶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在一二線城市尚未確立優勢地位,又大張旗鼓掀起了下鄉的熱潮,這是要上演一出農村包圍城市的反攻么?

今年3月,國家工信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和國家能源局就聯合發文,在全國開展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明確提到要在三四線城市、縣區舉辦一定場次的專場、巡回展示和企業推廣活動,并支持企業和電商、互聯網平臺合作舉辦網絡購車活動。有了這支政策的推手,不只是重慶,在山西、吉林、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山東、江蘇、四川等地,汽車下鄉的熱潮同樣如火如荼。
“市場空間巨大,是新能源汽車下鄉的最大動因。”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就表示:渠道下沉,是汽車銷售的大勢所趨,尤其是對于急需形成規模效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更是不能忽略廣闊的三四五線城市乃至鄉鎮市場。
有數據表明,截至2019年,我國保有9000萬輛摩托車,2.5億輛兩輪電動車,600多萬輛四輪低速電動車和2000多萬輛三輪、四輪農用車。受消費升級和推動鄉村振興兩大因素的疊加影響,它們中的大部分將汽車所替代,而全社會關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環境,更是讓新能源汽車成為此輪下鄉運動的急先鋒。

小鵬汽車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預測: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車市的占比將超過30%;而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則更加大膽,他預測到2030年,新能源的滲透率會達到90%甚至更多。如果他們的預測成立,顯然僅靠一二線城市的容量,是無法支撐這一目標,于是“下鄉”就成為新能源汽車的必然選擇,畢竟天地廣闊才能大有可為。
市場前景固然可期,但新能源汽車下鄉也并非一路坦途。
相關統計就顯示,目前我國農村居民用車電動化尚不足1%。僅為城鎮居民的1/3。除了配套不足、售后服務跟不上等短板,消費理念偏保守,以及沒有限購、限行等顧慮,讓鄉鎮居民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并不算高。而且鄉鎮消費者普遍價格敏感度較高,以長續航和高配置為賣點的中高端車型,難以在此立足,而擔綱銷售主力的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布的《農村電動化調查報告》也提到,目前在售的新能源車型雖不少,但專門針對鄉鎮使用場景研發的屈指可數,購車選擇相對局限,存在著供需錯位的痛點。同時,比起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網點布局明顯不足,尤其是在四五線及鄉鎮市場存在大量盲區,這也一定程度上會減緩新能源汽車下鄉的步伐。
“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只要方向沒錯,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熱潮還將持續。”重慶市汽車商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相關負責人就表示:此次活動只是延期而不是叫停,一旦條件允許,將重新吹響新能源汽車下鄉的集結號,除了沙坪壩站,接下來巡展還將先后走進渝東南的黔江和渝西的永川,讓新能源汽車下鄉惠及更多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