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銷量不升反降,北汽新能源何以解憂?

發布日期:2021-06-21  來源:汽車公社

核心提示:銷量不升反降,北汽新能源何以解憂?
新能源發展日趨分化,雖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的必由之路,實則也成了部分車企深陷困頓的真實寫照。被市場驅逐的造車新勢力姑且放一邊,在這場洗牌中褪去光環的北汽新能源,無疑是最受打擊的一個。
 

短短兩年時間,市場震蕩就令這家曾占據全球新能源銷量榜前列的公司,開始被新人趕超、被消費者冷落。而這樣的趨勢不僅在今年未能得到舒緩,反而愈演愈烈。
 
近日,據北汽藍谷披露的最新銷量數據顯示,今年5月,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僅為1197輛,都不及去年同期的2106輛;而1-5月累計銷量5374輛,也與去年同期的11692輛相比,下滑了54.04%。
 
長久以來,北汽藍谷一直將原因歸結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急劇退坡、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等客觀因素上。可殊不知,縱觀整個中國新能源市場,且不說由“蔚小理”為核心的造車新勢力,在市場趨好的前提下,逐漸步入了正軌。吉利、長城、廣汽等傳統車企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后,有了自己的規劃。
 
雖說隨著整個北汽大自主回歸同一個“BEIJING”,新能源板塊的發展相比以往,有了一定的改變。尤其是從攜手麥格納共建ARCFOX高端純電品牌開始,北汽新能源不想將所有精力壓在出行市場的決心,越來越明顯。
 
今年4月17日,ARCFOX品牌下的第二款車型αS也正式上市了,售價區間為25.19~34.49萬元。與此同時,北汽新能源還選擇和華為合作,共同打造了αS華為HI版本的車型,它最大的亮點就是搭載了華為自動駕駛技術。
 
照理說,在費力作出如此多的調整后,北汽新能源理應能改善下現在如此窘迫的處境。但現實的殘酷總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國內高端新能源的發展之路幾乎被特斯拉一家給斬斷。在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合圍下,要想突破25~30萬元的價格封鎖,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從首款車型αT上市即遭“滑鐵盧”,到αS在新車效應尚存的階段仍難有起色,其實也很容易看出,整個北汽新能源的苦悶并未得到緩解。
 
要知道,過往的數據顯示,2020年北汽藍谷營業收入為52.72億元,同比下滑77.65%;凈虧損為64.82億元,去年同期凈盈利0.92億元。2021年一季度北汽藍谷營業收入為8.30億元,同比下滑50.19%;凈虧損8.54億元,去年同期凈虧損4.31億元。
 
倘若北汽新能源依然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相應的調整,當此種趨勢的影響范圍再度擴大,被市場邊緣化的預設,勢必將成為不可逆的現實。換言之,在原有發展策略不再奏效的情況下,ARCFOX品牌的建設將成為整個北汽新能源得以重塑的關鍵。
 
是的,早在去年8月3日,北汽藍谷曾發布股票增發預案,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 55億元(含本數)。根據此預案,募集資金將重點用于“ARCFOX品牌高端車型開發及網絡建設”、“5G智能網聯系統提升” 、“換電業務系統開發”項目,其余部分擬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以優化公司資本結構,降低財務費用,并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而在經歷了近一年的調整,北汽藍谷于5月21日終于正式定增完成,募集資金總額為55億元,共有16名發行對象參與認購。其中,寧德時代獲配3億元,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獲配1億元······
 
或許資本的注入,對于當下的北汽新能源是一件幸事。但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從不是慈善機構。針對下一階段該努力的方向,這時的北汽新能源勢必得拿出更為行之有效的方案,否則,隨著資本退潮,何來再做打算的機會。
 
撇開ARCFOX品牌不談,在上海車展上,北汽正式發布涵蓋燃油、混動、純電驅動三個方向的 BEIJING 汽車動力路線、@me 智能化平臺技術路線和“以場景定義需求”的 3.0 時代產品規劃,抑或是推出“全新”純電車型 BEIJING EU5 PLUS,成了北汽試圖在新能源市場有所作為的全新態度。
 
可到了6月初,北汽藍谷在九屆二十七次董事會上,審議通過了《關于聘任公司經理的議案》,同意聘任代康偉女士作為職業經理人擔任公司經理。也就是說,本應帶領北汽新能源重回賽道的劉宇,再次將公司的未來交出。
 
至此,相比產品迭代,從鄭剛到馬仿列,再到劉宇和這次上任的代康偉,頻頻更換高層領導,似乎成了北汽新能源不斷調整戰略的有效手段。但事實上,中國新能源市場早已進入了用產品說話的全新時期。當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孰優孰劣一眼便知。
 
所以對于北汽新能源來說,根本問題還是在于,新產品的乏善可陳,遠比組織架構的固化來得更為致命。2020年,北汽新能源所取得累計銷量2.59萬輛,同比下降82.79%的成績,其實就很說明問題。無論其此前在出行市場積累了多少,當這一市場進入飽和,及時掉頭進駐私人消費領域,就顯得極為重要。
 
僅以同期的廣汽埃安(前身為“廣汽新能源”)為例,作為深耕過B端市場的傳統新能源車企,之所以現在有底氣奔著年銷10萬輛的目標去,不就是得益于旗下AION V和AION Y開始贏得越來越多的私人用戶的認可嗎?
 
5月末,在“2021北京汽車首屆購車節”上,BEIJING EU5 PLUS正式上市,補貼后售價區間為12.99-14.99萬元。不高的售價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表露了北汽新能源在為奪回原有的市場做著努力,但僅從產品本身去看,和傳統燃油車趨同的設計思路和并不具優勢的軟件加成,很難說在當下,能為北汽新能源在銷量上帶去多大的改觀。
 
總之,從去年開始,北汽新能源內藏的頑疾就已頻繁顯露,月銷千余輛也漸漸成了常態。整個2021年也不過是在為此前落下的差距買單。行至此,若想徹底改變現狀,已不僅僅是改變某一環節所能達成的。但愿深化與麥格納、華為等合作伙伴間的關系,能為北汽新能源的未來帶去一絲曙光。

 
 
[ 頻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