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調度控制中心原副總工程師裴哲義日前在“2021中國水電發展論壇暨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上透露, 今年國網區域水電新增裝機達1540萬千瓦,累計裝機達2.4億千瓦,同比增長6.9%,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水電裝機新增1442萬千瓦,累計裝機1.0億千瓦)。預計“十四五”期間,國網區域常規水電新增裝機約6000萬千瓦,2025年累計裝機規模將接近2.8億千瓦。
記者了解到,我國水電事業“十三五”期間繼續保持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其中,新增投產水電裝機5079萬千瓦,年均增長超過1000萬千瓦,至“十三五”期末水電總裝機已達3.7億千瓦;水電年發電量均超萬億千瓦時且逐年遞增,2020年達1.36萬億千瓦時;核準開工大型常規水電工程約3000萬千瓦,隨著烏東德、白鶴灘等大型水電水利工程投產或建設,我國雅礱江、烏江、大渡河、黃河上游、紅水河、金沙江等大型水電基地開發布局已基本完成;約3300萬千瓦大型抽水蓄能電站核準開工,“十三五”末抽蓄總裝機達3149萬千瓦,成為助力風電光電等間歇性清潔能源大規模發展和穩定上網、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野表示,依托一批大型水電工程建設,面對一系列世界級科技難題的挑戰,水電科研人員和建設者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引領中國水電科技挺進世界水電“無人區”。“未來我國水電建設的主戰場在綜合條件更加錯綜復雜的西部,一系列新的世界級核心關鍵技術、卡脖子技術等待鉆研攻克。”
“水電行業積極推進工程建設、電站運營與‘云大物移智’等現代信息通信技術深度融合,水電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流域梯級電站集中調度、水電廠‘無人值守’運行模式等逐漸成熟,全產業正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變。”國家能源集團副總經理馮樹臣表示,當前水電開發更加注重防洪、供水、生態環境、航運等社會綜合效益,通過持續的工程建設,長江、黃河等水系防洪抗旱能力得到根本性提升,河流治理、水資源綜合利用、生態環保、地災風險管控得以高效協調推進,綜合效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