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6日,奧迪RS e-tron GT在國內首次亮相,奧迪中國總裁安世豪在“黃金十年”的開端首次接受媒體采訪。奧迪中國總裁安世豪坦言:“中國已是奧迪未來成功的重要市場,商業決策的高度共識以及強有力的本土合作伙伴是奧迪在華成功的重要基石。”
作為中國豪華車市場的資深玩家,奧迪在中國的動作一直備受關注。伴隨當前“新四化”戰略的加持,傳統汽車企業正在加速向未來汽車轉變做積極應對。可當智能化、共享化與網聯化之間的差別尚且不夠明顯的今天,電動化戰略的布局逐漸成為頭部企業比拼的重頭戲,也是彼此間拉開差距的重要環節。
通過此次對話,未來,奧迪在中國市場電動化的版圖愈發清晰。
在過去的時間里,電動化產品的推進速度是業界對奧迪品牌在華發展的疑問所在。在以2021年為開端的“黃金十年”,成功的回答了輿論對于奧迪在華電動化產品的所有疑問。更深層次的則是,如何能讓奧迪品牌在華能像過去10年那樣“高光式發展”,這必然離不開產品層面的有力支撐。
很顯然,安世豪十分清楚電動化產品對于奧迪在中國的重要意義,對于這一個“黃金十年”,安世豪要把理念變為現實,將奧迪電動更上一層樓。
1
從PPE到MEB,奧迪要做大電動增量
2020年,奧迪在中國為未來發展定下諸多戰略,尤其在銷售體系層面,奧迪、一汽、上汽、杭州總部一一落地,同在這一年,奧迪累計在中國市場交付新車726288輛,其中國產車國產車累計交付674700輛。
在傳統汽車企業加速向未來汽車轉變的時間里,各品牌之間的較量已經不再單獨圍繞銷量占比與各細分市場的成績指標上,誰能在變革期平穩過渡,誰能在全新競爭環境下掌握主動,才是企業競爭的關鍵。
汽車預言家梳理得知,寶馬:2023年前,推出25款新能源汽車;奧迪:2025年累計推出30款新能源產品,包括20款為純電動車型;戴姆勒:2022 年之前推出50余款電力驅動車。雖然,在戰略規劃層面,ABB陣營各有思考。但對于安世豪而言,務實比目標更加重要。
安世豪向汽車預言家表示:“對于奧迪品牌而言,奧迪e-tron家族的誕生與發展壯大只是奧迪在中國電動化戰略發展的第一步,未來PPE電動化平臺未來將在中國實現國產,配合全場景的電動服務,從而實現奧迪電動生態。”
對于所有市場參與者而言,實現電動化轉型都需要一個過程,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地學習、發展,才能真正了解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是怎么樣的。對于電動車而言,電池技術、電動續航里程以及電動車功率是一個長期不變的議題。
在從高端電動車市場逐步滲透到更加廣大市場的過程中,安世豪指出三步走規劃:
第一步:2021年年中籌備建設奧迪PPE車型國產工廠;
第二步:引入基于MEB平臺的車型;
第三步:建立全新的、全方位的e-tron生態系統。
可以發現,在生產制造環節上,奧迪品牌將繼續深耕 MLB evo、MEB、PPE、J1 四大平臺并配合核心三電技術領域,幫助奧迪全面實現從入門到豪華再到高性能的全產品覆蓋,最終完善既定戰略的落實。對此,安世豪希望把e-tron品牌打造得更好,成為奧迪旗下第二個強有力的業務板塊。
2
2021年,奧迪要完成哪些任務
眾所周知,銷量成績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企業經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如果僅用銷量去衡量一家企業,這本身也是一種妄念。因為就今天的情況而言,奧迪所要關注的已經遠不止銷量這一個的問題那么簡單。
在業界看來,2020年奧迪已經完成了調整體系的對應工作。根據協議,奧迪中國、中國一汽、上汽集團聯合宣布已經就上汽奧迪銷售網絡建設達成共識:未來上汽奧迪產品將由現有的一汽-大眾奧迪投資人網絡布局銷售,其售后服務也依托一汽-大眾奧迪現有網絡展開。
如今,奧迪一汽新能源項目落地、一汽奧迪銷售責任有限公司也在杭州落地,新公司未來或將肩負起奧迪在華銷售的全部業務。隨著第二家合資伙伴的加入,奧迪也在不斷平衡兩者之間的利益,但更為重要的是,在合資問題上,奧迪所有動作的核心,都是要讓中國市場能有“兩個奧迪”并行發展,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奧迪在華的規模最大化,收益也能最大化。
安世豪表示:“2021年,對于奧迪而言,首先,我們要做好上汽奧迪首款產品上市發布的準備。我們必須要保證在這個過程中,各方的步調是一致的。其次,在我們確立第二個本土合作伙伴的過程中,對于所有用戶而言,奧迪統一的品牌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與此同時,奧迪經銷商和投資人網絡的健康發展,也被安世豪作為2021工作的重中之重。很長時間以來經銷商的網絡和盈利都是汽車行業十分重要的話題,如何保證經銷商的利潤,提高經銷商的盈利率,強化經銷商與企業的合作關系,一直是品牌研究的課題。針對這一問題,安世豪透露:“從去年的下半年到現在,相關利潤率指標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依托經銷商與投資人關系,“繼續提升奧迪進口車在中國的銷量,不斷縮小我們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也成為安世豪2021年的工作重點。數據顯示,奧迪1月共銷售進口車型9200輛,同比大增411%,占一月份整體交付比例超過10%,根據規劃,在自動駕駛層面,國產車型與進口車型將做到技術統一。
3
奧迪電動化在中國扮演什么角色
安世豪強調:“我們堅信未來電動化出行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我們相信,未來十年內,整個豪華車市場中,新能源車的占比會突破40%,中國在電動車領域有著非常清晰的發展路線圖,市場潛力巨大,因此我們會在這個領域不斷加大投入。” 奧迪方面曾表示,還要在2023年底前投入約140億歐元(約折合1100億元人民幣),用于新電動車型的開發和生產,以及人才資質培訓和車輛銷售。
從產品層面來看,奧迪J1與PPE平臺已經與保時捷生產同步,未來隨著MEB車型以及MLB Evo車型的加入,奧迪將實現覆蓋大眾集團全電動化平臺的產品格局。
有聲音提出疑問:“該如何區別奧迪與保時捷之間的差異化?”對此,安世豪表示:“我們在打造奧迪e-tron GT的時候也借鑒了該平臺中電池、電動機等基礎的概念,但是其它的部分都表明這是一臺純正的奧迪。奧迪e-tron GT的內外部設計、人機交互系統,以及整體駕駛表現等方面,跟Taycan是完全不同的。”
最大化地應用大眾集團內部的協同效應,是奧迪的獨特優勢所在。從高端市場向大眾消費市場的逐步滲透,從而形成規模,達成e-tron電動生態,是奧迪在安世豪帶領下需要完成的任務。
整體來看,奧迪將PPE產品拿到中國進行國產,不僅代表著奧迪對于中國市場純正高端的全新認識,也意味著對于“黃金十年”再開拓的重視態度。從純電動車的角度來看,奧迪接下來的態度是,要在2020年70萬輛規模之上在做出新的增量,在產品上做到大眾集團內部協同,在銷售上,做到兩家合作伙伴南北協同。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對于安世豪而言是個巨大的挑戰,因此,在“黃金十年”的開端,為接下來在華的良性發展要開個好頭,也要將下一個十年的競爭重心——電動化,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