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新能源汽車混戰,對抗特斯拉,華為要“搞事情”?

發布日期:2021-01-28

核心提示:新能源汽車混戰,對抗特斯拉,華為要“搞事情”?
 近期,造車似乎成為科技巨頭們下一個發力的地方,蘋果、谷歌等巨頭均被曝出有造車的計劃;那么國內的科技巨頭們都有什么動作呢?
 
最近,華為又公開了一個關于汽車的核心專利,該專利名稱為“減速器、動力總成及車輛”,專利申請號為“CN112248801A”。據悉,華為的這款新減速器可以應用于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增程式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通過取消同步環的設置,利用轉角、轉速的控制,該減速器可實現無動力沖擊的換檔,縮短了換檔行程和同步時間,不僅節省成本,還能改善加速器的工作效率。從該專利可以看出,華為已經開始布局汽車行業,同時在其技術的加持下,華為很有可能成為汽車行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公司。
 
不難發現,一塊電池+一塊芯片+一塊屏幕+一個鴻蒙系統+新型智控減速器+加上車規級激光雷達+5G技術,華為真不造車,但是有了華為,國內車企只需造一個車殼就足夠了,剩下的全交給華為。
 
網友評論:中國被西方制裁,聰明的華為開始反制裁。馬斯克在面對華為造車系統的沖擊時,開始繃不住了。
 
吉利和富士康與華為合作,做起了代工廠,這算是對馬斯克的一擊。
 
華為的激光雷達從技術上領先特斯拉的圖像雷達。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產品、DriveONE多合一的電驅動系統后,深知特斯拉算法即將被顛覆的馬斯克再看看自己的高成本,這算是對馬斯克的又一擊。
 
但是任正非堅稱華為不造車,但華為卻向汽車行業“滲透”得越來越多。
 
 
可見,最近華為在汽車領域的觸角其實已經充分展開,不僅汽車相關的新技術頻繁發布,而且在商業應用上也是進展迅猛。三電系統逐步上車,車載傳感器方面更已經是汽車行業里的領跑者,隨著這次新的汽車相關專利公開,華為在汽車行業的布局將更加完善。
 
華為為何現在堅決聲稱不造車?
 
從外部來講,今年華為經歷了多輪業務風暴,穩住陣腳,理順業務才是關鍵,而且華為與國內一眾整車廠商,包括北汽、廣汽、上汽、比亞迪、寶駿、東風等車企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此時貿然造車,勢必要經受輿論爭議,也會引發行業合作車企的劇烈反彈。
 
從內部來看,華為沒有整車制造技術,智能汽車的解決方案還不成熟,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不是華為最好的造車時機。
 
不過,華為也在尋找“最合適自己”的造車模式。北汽與華為已經共同建立了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以創新實驗室作為平臺,將華為的5G技術,以及這幾年在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方面所集成的未來用于智能網聯的無人駕駛技術,集成到北汽的新品牌ARCFOX上。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并非局限于汽車映射方案HiCar和5G模組的小部件合作,更是集成華為智能網聯的整套技術。
 
2020年10月30日,華為將這一合作模式系統化,發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HI,希望以全棧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與車企深度合作。
 
所以總的來說,雖然華為不直接造車,但在這些深度合作的項目中,可以積累完整的整車技術經驗,在此基礎上可以形成一條進可攻、退可守的商業路線。
 
最后,在新能源汽車的混戰中,特斯拉、大眾等國外品牌憑借品牌和技術的優勢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勢頭很強,而自主品牌目前難有能真正抗衡國外巨頭的車企,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等一線“作戰”的電動汽車品牌壓力巨大,此時華為出手,在芯片和智能化等領域能夠發揮特長,相信對于國內自主汽車品牌能夠提供有力的支撐,對此,我們也是很期待的!

 
 
[ 頻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