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中國南方電網有限公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工業互聯網戰略,牽住數字化這一改革創新的“牛鼻子”,提出“數字電網”概念,率先發布全球首份《數字電網白皮書》,并加大5G通信應用,推動電網全面數字化轉型,為數字中國建設和能源革命開辟新路徑。
目前,以“5G智能配電房”“5G充電站”“5G天眼系統”“5G智慧路燈”“5G無人機”為代表的一系列5G應用已經成為維護南方電網電力供應穩定的“強兵利器”。
5G守衛 為供電披上“數字護甲”
“施工車輛請注意,你已靠近高壓線,請立即停止施工,馬上遠離。”近日,在廣東廣州市南沙區某工地,一輛挖掘機不小心闖進當地大崗供電所設定的電力設施保護區,當即觸發報警裝置,高清攝像頭通過5G實時回傳技術將畫面傳到當地供電部門控制中心。無人機收到反饋后,立即起飛并對挖掘機進行喊話制止。
這是南方電網基于5G技術“天眼系統”在防治電力設施外力破壞方面的實戰場景。據了解,該系統以自動化預警為目標,系統集成了包括“5G+視頻監控”“5G+智能識別”“5G+無人機巡視”“5G+電子圍欄”等多款智能化應用,一旦有“異物”闖入系統警戒區域后,監控人員可即時依據系統反饋情況通過各種手段提醒施工車輛,確保電力設施安全,極大增強了電網外力破壞風險對抗能力。
與此同時,在惠州中心城區,當地供電部門目前已安裝完成1000多個配網5G監控系統,對外界威脅電網安全的違規施工行為識別率提升了50%以上,間接促進了文明施工和工程質量的提升。
5G儲能 助力城市節能環保
走進松山湖太魯閣公園,一座別樣的充電站矗立其中。據充電站負責人介紹,該充電站是南方電網在東莞集中建設的一體化充電站。充電站融合了5G基站、充電樁、物聯網、光儲充等功能,通過配置新型智能5G監管系統,能自動識別車輛,有效防止非新能源車占用充電車位,方便了新能源車主的出行。此外,充電站還在東莞首次應用“光儲充一體式能源微網系統”,實現以充電站為核心的微網能源生產與消費平衡,達到最佳的節能減排效果。
“太魯閣光儲充電站作為南方電網在廣東的11張名片之一,主打生態環保,采用5G儲能技術,利用峰谷時差,充電站基本實現了運行運營的自給自足。”松山湖供電服務中心主任莫蘊真表示。
區別于傳統基建,“新基建”更加注重數字化、智能化等硬核科技。太魯閣充電站在光儲充微網基礎上有效融入了智慧臺區元素,支持臺區低壓用戶的位置及接線自動識別更新、分布式資源信息實時監測等功能,讓電力數據來得更及時、更準確。其核心系統“光儲充一體式能源微網系統”還成功通過5G將信息上送至松山湖“能源互聯共享平臺”,實現了源網荷儲的區域能量協同,彰顯了南方電網公司從打造傳統電網向數字電網轉變的技術示范。
5G網絡 推動復電進入“毫秒級”時代
“新基建”作為智慧經濟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而南方電網新基建的著力點正是智能電網建設。
近日,江門禮樂老人院智能電房正式投產,作為南方電網在江門首個應用智能低壓運維的智能配電房,該配電房可實現“5G網絡+可視化展示+智能運維”全運作。“以往某個片區發生故障停電,運維人員在處理復電時需要查閱多張線路圖,數量多耗時長,給搶修復帶來不小麻煩,而現在通過智能電房的顯示屏,供電人員就可查看自動生成的低壓線路電氣拓撲圖、地理分布圖,并且實現低壓線路故障的分級隔離,智能報警和自動故障定位,復電效率大大提升。”當地供電部門配網規劃專責張浩民對記者介紹。
智能技術的綜合運用不僅降低日常數據運維成本,也為供電區域的客戶提供更加穩定、安全的供電。目前,“5G+載波”在配電房和低壓臺區信息上送、無人機通信等多個場景已在江門開展試點應用,下一步,南方電網將在廣東持續打造多個智能技術綜合運用示范區,預計投運后,當地恢復供電時間將邁入“毫秒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