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創歷史新高,并較上年實現了由負轉正,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超預期成績的背后,政策紅利的作用功不可沒: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出臺、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新規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印發……
2021年以來,在新能源汽車政策引導方面,綜合多部委傳出的聲音來看,今年的政策將更加注重順應市場化趨勢,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同時,鼓勵多樣化的發展,強調技術創新,強化質量安全監管。
1月5日,商務部等12部門印發《關于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要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具體來看,《通知》提出要釋放汽車消費潛力,鼓勵有關城市優化限購措施,增加號牌指標投放。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農村居民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對居民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并購買新車,給予補貼。改善汽車使用條件,加強停車場、充電樁等設施建設,鼓勵充電樁運營企業適當下調充電服務費。
1月16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在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交通運輸部將指導地方因地制宜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要根據當地情況和氣候條件,結合群眾的市場化選擇來推動,不宜一味強制的行政推動。此外,交通運輸部將持續強化運營安全保障,督促指導各運營企業加強新能源汽車運營監測和風險隱患排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還將持續支持完善充電設施布局,推動加快新能源公交車的充電設施建設,引導在城市群等重點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超快充、大功率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有效滿足車輛充電需求。
同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表示,發改委將加強產業管理、促進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的政策措施,嚴格執行《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堅決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等亂象,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2021年首場新聞發布會,發改委綜合司司長嚴鵬程在會上表示,今年將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鼓勵限購城市適當增加號牌指標投放。
1月19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強調,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規劃》啟動之年,要重點抓好四項工作,推動《規劃》實施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一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統籌推進補短板和鍛長板,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二是完善基礎設施體系,破解充電樁“進小區難”等問題,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提高充電便利性和產品可靠性;三是加大推廣應用力度,實施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行動,開展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出臺更多使用環節優惠政策,進一步拉動私人消費;四是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研究制定汽車產業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路線圖,加強項目投資和生產準入管理,堅決遏制盲目投資現象,推動提高產業集中度,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切實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