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是現代科技發展的趨勢,也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汽車產業智能化應用方面,消費者聽到的信息,更多是關于新能源乘用車智能化應用方面的內容,對于新能源物流車智能化應用方面的信息則相對較少。難道新能源物流車在智能化應用方面落后了?
答案是否定的,環保、節能的新能源物流車緊跟時代腳步,在智能化應用方面不曾落后。智能化操控系統,無人駕駛物流車的規模化應用,無不顯示新能源物流車步入了智能化時代,物聯網、車聯網等智能化發展也進一步推動了新能源物流車的應用發展。

政策引導新能源汽車智能化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更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與引導。畢竟在智能汽車發展中,一旦涉及到自動駕駛、OTA、車聯網等層面,新能源車型對比傳統燃油車型,確實有更多優勢,其未來能夠發展的潛力與高度都遠超傳統能源汽車。
在今年2月份,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科技部、交通運輸部等11個部委聯合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確認了為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幫助整個產業鏈抓住產業智能化發展戰略機遇,加快推進智能汽車創新發展。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明確指出,智能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按照戰略規劃,到 2025 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智能交通系統和智慧城市相關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等)實現區域覆蓋,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2035-2050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體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
隨著國家政策的發布,發展方向的明確,市場將會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新能源車企能夠抓住2020-2025年之間這一波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政策機遇,那么,他們將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無人駕駛物流車率先在海港、空港應用

汽車智能化是發展的趨勢,近幾年,國內不少車企大力發展智能化無人駕駛技術,使國內的無人駕駛技術日趨成熟,已經在物流園區、海港、空港以及指定區域廣泛推廣應用。
首先看空港應用。航空業因其對安全適航的特殊性,伴隨國內智慧機場建設的鋪開,在空港區,無人駕駛技術這扇應用大門正逐步打開。
2017年,白云機場在國內率先試點無人駕駛技術,在航站樓到停車場之間進行旅客擺渡和接駁,曾引起轟動,為國內智慧機場建設樹立典范。2019年12月,香港機場啟動常態化無人行李運輸,率先在機場物流區的實際運營中“拿掉安全員”,是我國無人駕駛真正追趕上世界技術水平的的重要標志之一。
今年6月16日,慶鈴集團L3級5G自動駕駛物流車,在重慶市寸灘保稅港區空港物流園正式交付運行使用,正式開啟了國內園區智慧物流自動駕駛技術的先導示范應用。
今年9月,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貨站區域推廣試用無人駕駛物流車運輸航空貨物,這是該技術在我國境內航空物流領域的首次應用,已經引起不少業界人士關注。
再看海港應用。港口物流區的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水平走在前列。2018年4月,全球首款無人駕駛電動港口牽引車在天津港開始試運營。
今年1月,在天津港成功實現全球首次25臺無人駕駛電動卡車集群式整船作業。在9月,天津港又率先在港口物流樞紐的真實作業場景中實現完全無人駕駛,即L4級別自動駕駛,駕駛艙內不再配備安全員進行監控或接管。
面對著物流場景智能化應用潮流,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不少企業聯手合作,共同推進智能化駕駛。今年9月,寧德時代與普洛斯牽手合作,聯合普洛斯生態企業,共同打造新型綠色電動智能的供應鏈樞紐設施、無人駕駛干線、城配網絡以及車輛裝備,進一步推動物流倉儲以及運輸配送的綠色化、智慧化、集約化發展。
電動汽車是智能化運行的最佳載體
新能源物流車步入智能化時代 港口無人駕駛車先行
新能源物流車的智能化發展前景廣闊,面臨的困難也不少。現在僅僅在特殊的環境中實現無人駕駛物流車運行,在復雜的路況中還無法實現。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汽車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相比傳統燃油車,電動汽車率先實現了車網內外控制和管理系統的聯通,在網絡和控制操作應用的成熟度日益提高下,電動汽車成為了自動駕駛的最佳載體。
安全、綠色、便捷、共享是自動智能駕駛技術的四個核心要素。世界主要國家和跨國車企在自動駕駛領域都進行了系統布局,未來的市場競爭將十分激烈。希望國內的新能源車企靜下心來、深入研發智能化技術,真正實現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