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否會有“大象”在這場變革中倒下雖然尚不可知,但曾經在“生死線”上走過一遭的通用汽車,終于焦急了起來。
正如前文《2020,通用汽車的敦刻爾克》一文中分析的那般,在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企飛速崛起的這一年,市場逐漸對動作緩慢的傳統車企失去了興趣。無論是時常左右投資者思考的華爾街分析師,還是只看產品的普通消費者,貼著“燃油車”標簽的企業,在他們面前似乎一下失去了魔力,只剩下夕陽的余暉在映照。
但,其中有些人總歸是不服輸的。比如大眾,隨著MEB平臺的推出,大眾也開啟了“孩子多了好打架”的車海戰術,一口氣就推出了十幾款新車計劃,打算用自身的產品矩陣,直面特斯拉。
而一直被吐槽在電動化布局方面猶豫不決的通用汽車,最近也終于開始了“敦刻爾克大撤退”。比起幾個月之前,此時的通用似乎更加急迫地想要市場明白,其所謂的“電動化”,絕不止于口號。但與大眾不同的是,在轉型的路上,這家來自美國的車企,似乎一開始就想好了,要多找幾個伙伴共同前行。
從本田到Nikola,短短五天之內,通用的陣營中便增加了兩員大將。而在“與本田共享”和“入股Nikola”的背后,也隱藏著通用在電動化轉型方面的兩條路徑。

無法擊敗的對手,就與它合作
結盟本田,更像是通用的一次大膽之舉。畢竟這樣的共享與合作雖然能夠節約不少成本,但也相當于通用直接將研發成果拱手獻給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從近年來的銷量情況來看,通用和本田的主要市場十分相似。
2019年,本田全球累計銷量為482.62萬輛,其中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達到155.4萬輛,美國市場為145.1萬輛。可以看到,對于本田而言,中美市場的銷量幾乎勢均力敵,而這兩大市場的銷量之和,也占據了其總銷量的62.2%。
逐漸退出除中美之外其他市場的通用汽車更是如此。2019年通用在全球共出售新車774.47萬輛,其中中國市場銷量為146.33萬輛,而美國市場則為290萬輛,位列市場第一。
雖然名次位列前茅,但從市場份額來看,通用的領先優勢正在逐漸縮小。例如今年,在北美新車銷量中,屬于通用的比例不到20%,而與此同時,本田卻已經超過了15%。
由此可見,不只是主力市場相同,同樣擁有包括轎車、SUV、皮卡等全系產品的通用和本田,更是一對相互追趕的競爭對手,而且通用在自己的本土市場,正逐漸被拉小著差距。
于是,無法擊敗對手的通用,索性選擇了放棄掙扎,不僅不再從本田手中搶奪北美市場,反而還與其簽署了一份戰略聯盟。

“本田與通用汽車之間在北美的聯盟將利用最佳技術,并通過共享車輛平臺和推進系統,聯合采購,潛在的制造效率以及其他合作努力,產生可觀的成本效益。”從通用的一份聲明中不難看出,與本田合作,其恰好看中的是后者強勁的市場表現。
試想一下,當搭載著通用全球第三代純電平臺和Ultium電池系統的車輛上市后,每多賣出一輛,都將為這套系統多增加一份市場份額,即使它來自于本田品牌。而在提升北美市場份額的同時,這無疑也將為通用節約大量成本,從而將大大提升投資者的信心。
除此之外,回歸到企業本身,雖然在產品布局方面,通用與本田都十分全面,但雙方的主力車型卻不盡相同。比如,轎車一直是本田最為強悍的細分市場,通用卻在這一方面表現平平;而在SUV和皮卡市場,作為一家日系車企,本田一直沒有能夠占據市場的明星產品,但這又都是通用的主力市場。
從這一方面也不難看出,兩家公司在制造新車方面的合作,并不會有著很大的沖突與損失。
用20億美元換來的“信譽”
如同所有傳統制造商一樣,通用在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向市場強調著自己在電動化領域方面的宏偉藍圖,但市場明顯卻只相信眼前的利益。
的確,無論是過于保守,還是動作緩慢,除了大體的規劃較為清晰之外,一直以來,市場其實并不了解當下通用在電動化方面的動作。尤其當搭載第三代全球電動平臺的產品遲遲未能面世之時,投資者的質疑便更多了起來。
在華爾街分析師的眼中,它更是被貼上了“舊事物”的標簽。即使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Mary Barra,一次又一次地在市場面前表露著通用在電動化方面的決心,但從那在過去五年中幾乎沒有上漲過的股票便可得知,這些話并沒有起到任何效果。
資本市場要的是未來,于是通用找到了Nikola。在華爾街,唯一能與特斯拉并肩的明星車企,或許就是Nikola。
這家在6月4日成功借殼上市的公司,不到一周的時間,股價便暴漲103%,至95美元。而作為尚未推出一款量產車型都沒有的企業,僅憑著氫燃料卡車的概念,便獲得了263.14億美元的市值。
這是個瘋狂的世界,但顯然還將繼續瘋狂下去。于是通用買下了Nikola 11%的股權,作為回報,前者也將為后者提供生產設施和技術。雖然目前尚未得知,Nikola的首款產品Badger具體將在哪里生產,但毫無疑問的是,通用終于讓市場看到了其在電動汽車方面的努力。消息曝出的當天,通用的股價上漲7.9%,收于32.38美元。

而這無疑也將再次提升其規模化生產效益,進一步平攤高昂成本。
不過,退一步來看,即使其余的連鎖效益都沒能產生,只要Nikola的股票能夠繼續上漲,那么對于通用來講,也是一筆十分可觀的收益。
截至2025年6月,通用將不再受與Nikola交易中階段性鎖定條款的約束。這意味著在交易成立一周年之際,通用可以開始出售多達33%的股份。在第二年,還有33%的股份能夠出售,然后在2025年6月30日之后,通用汽車可以出售其剩余的34%的股份。
寫到這里,不禁讓人聯想到了豐田汽車與特斯拉之間的那一段故事。不知道如果現在再給豐田章男一個機會,四年前的他還會不會全部出清手中持有的特斯拉股份。而如今眼看著這家新創公司,慢慢超過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企業,他的心理又將是怎樣的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