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网_影音先锋国产资源_亚洲最大黄色_91精品久久

 

李想:每一步都踩在政策巨坑里的硬核男人

發布日期:2020-05-11  來源:autocarweekly

核心提示:圖片來自特定授權話說五一之前,理想汽車辦了一場溝通會,旨在溝通理想ONE上的一些硬軟更新。但最高亮的部分,反而是和主題沒太
 ç??æ?³æ±½è½¦ï¼?ç??æ?³ONE,æ?°è?½æº?补贴,ç??æ?³ONE,ç??æ?³æ±½è½¦





圖片來自“特定授權”
 
話說五一之前,理想汽車辦了一場溝通會,旨在溝通理想ONE上的一些硬軟更新。
 
但最高亮的部分,反而是和主題沒太大關系的開場白。
 
李想說了兩件事:
 
一個是理想不再管自己叫“增程式電動車”了,而是一個漫步混進了“插電式混動車”的主流隊伍中去;
 
另一個是提到當天特斯拉官宣,會把國產Model 3標航升級版的價格降到30萬元以內——李想說,你們看,我沒胡說吧。
 
因為在4月23日,四部委發布30萬元以上新能源車輛(換電車型除外)不再享有補貼的政策之后,李想就花了兩條微博和一條朋友圈進行解讀,指出其最大受益者是特斯拉。
 
“設計30萬的補貼門檻,基本上是精準的助攻特斯拉來打殘國內的純電動品牌。你只需要換位想一下,如果你是特斯拉,你接下來會如何對策和定價,就知道什么叫滅頂之災了。”
 
非殘即滅,嚇得我們襠都掉了,畢竟還要靠諸多甲方爸爸恰飯的。
 
“內憂外患”
李想這番話,本位色彩很濃厚。理論上,理想ONE其實不太會被Model 3打殘,因為產品不對標,定位差異大,好比說漢蘭達為什么要擔心隔壁街帕薩特搞優惠呢,完全不科學。然而實際上,又確實存在被毒打的高概率。
 
因為眼下的新能源汽車消費,仍舊具備兩個非理性特點:
 
一是政策驅動需求,最大的消費動機可能是牌照,消費者愿意為此犧牲一定的場景;二是高端的選擇著實不多,傳統意義上的定位和對標就不大管用。二者疊加,意味著不少消費者是在符合自己消費水平的價格池中反復橫跳,一個售價區間內的不同類型產品,也是可以互毆的。
 
我們當時出過一篇《30萬新政:特斯拉真不慌,理想真難受》,指出該政策是在說:30萬以上的汽車不需要補貼。倒也不難理解其出發點。因為一般來說,30萬以上就算是高端汽車消費,你見過給土豪買LV打補貼的么,有的話麻煩偷偷私信我。
 
補貼作為一種經濟手段,體現的不只是相關部門對于社會公平的調控,更是反映出在產業上真正想要激勵的兩個導向:一個是促進換電技術路線的發展,另一個是大眾化新能源車的普及。那么像理想ONE這樣的豪華大SUV,顯然就是兩手抓兩手都抓不上。
 
這從制度上增加了它進行原始積累的難度。現階段,補貼還是一種競爭優勢。理想的第一款兼唯一一款車型理想ONE,就一個配置,補貼后售價為32.8萬元。李想曾說,將在補貼新政實施后(7月22日過渡期結束)自行承擔補貼下降的部分,以保證用戶到手價格不變。
 
其他且不說,如果成本維持不變,利潤肯定得薄一層;同時也阻止不了Model 3獲得更妖的價格優勢。好比你頭頂綠光,隔壁還住著老王,可謂內憂外患。
 
5月1日,國產Model 3標航升級版果不其然地從32.38萬元降到了29.18萬元,再加上2萬元的補貼后,實際到手價在27.155萬元。
 
有朋友說,27萬的特斯拉真的沒有對手;如果有,那可能是23萬的特斯拉。(@想買車的松果爸)當然不乏站在這種頂禮膜拜對面的,認為不至于一家通殺,但是共同的底線多少都承認,這是個帶著特殊技能來新手村放大招的價格屠夫,很欺負人。
 
認清這個背景,也就難怪李想為啥急得說出了上面那些不大友愛的話。
 
這樣的論調是不常見的。
 
新能源圈素來很講究塑料禮儀。臺面上的共識是,這不是一個零和博弈的市場,強人越多蛋糕越大,大家追求的是共同造作,共同去挖油車的墻角。來了一個比我強的電動車,我快活得不得了,巴不得它帶帶我。姿態都非常大氣。
 
但實際情況是,消費者資源和容量目前還比較有限,硬碰硬起來,總有不可避免的此消彼長。市場潛力星辰大海都是有的,吃得上的前提是要活得夠長。其暗含的潛規則是,每一步都得踏在政策潮頭上。
 
“巧避政策”
李想大概不會承認自己急了。那日溝通會后,他立即在微博上轉評了特斯拉的降價預警:“很容易預測的結果,最基本的經營常識。”顯得巨理性,仿佛還帶點那味兒,牛逼味兒。這也是李想素來給人的印象。
 
但是復盤理想汽車的心路歷程,這個有點牛逼的理性人,卻每次都踩在了政策的巨坑里。
 
有的是無法避免的。比如從力帆手里買資質,買回來一身麻煩。張三李四要造車,都需要買資質,不然得走合作代工,各有各的代價。這是強征的時代稅,你只能坐等時代屈尊惠允地自己過去。
 
有的則是拿天真硬剛現實。比如最早的SEV項目,醞釀兩年多,概念先進,設計驚艷,連海外的分時租賃業務都安排上了,但是最后不得不放棄。因為無論如何炫酷,定性上SEV屬于低速電動車,續航100公里,時速不超過45公里,旨在解決0-20公里/次的短途出行——符合一切就不符合法規。
 
李想并不是罔顧法規,而是對法規發展抱持過于樂觀的理想主義。他在項目之初判斷,中國的低速電動車法規最早能在2016年發布。結果念念不忘,到2018年也還沒有回響,只得一個華麗地轉身去做現在的豪華大型SUV。
 
有意思的是,那款SEV倒是可換電的。
 
你會發現,高端大車和大眾小車,換電和不換電,李想都選擇過,然而就是生生踏空了節奏,就像一個非得自帶BGM到夜店蹦野迪的人,在一場集體高潮里顯得特別不合群。
 
這種不合群,也體現在原本“增程式電動車”的自我定義上。改口“插混”,廣義上說,也是對政策和市場的一種妥協。
 
李想給出的解釋是,“目前做增程式電動車的企業只有理想一家。一方面,增程式電動車工信部歸類為插電式混動車;另外從市場反饋角度,增程式產品也被多數消費者認為就是混動,所以我們決定不再提增程式電動的概念。”
 
他說得非常理中客,看著像又一段想要改變世界,結果被世界改變的故事。但在很多人看來,一開始去強行增加這個“增程式電動車”的魔幻概念,就令人費解。連有關政策都懶得加以區分的技術,怎么能指望消費者來辨認清楚呢。眼下反而是棄暗投明。
 
解釋得通的動機是,當時算較晚入場的理想ONE,需要一個技術標簽,來說明自己清新脫俗,和馬路上那些醉生夢死不思上進的插混不是一回事。它自定義為“沒有里程焦慮的豪華大型電動SUV”,非帶上“電動”,并且強調續航的概念,就很能說明一開始想和電車捆綁、和油車切割的意圖。
 
理想ONE也確實是不一樣。有人問到技術難點到底在哪里?按照李想的說法,不是在具體技術點,而是在管理模式。“前面的5年時間里面,有4年時間基本都是在做研發,到第3年我們就發現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按照傳統汽車廠商的那種流程,后面的軟件什么的幾乎沒有辦法做。”
 
過去所講的傳統工藝的流程,有一個特點,就是本質上是在大量的每一個點上做加減法,最后的結果是可預測、可衡量的。但是當軟件來了以后,它需要在不同的點里做乘除法,如果多個點都去做乘除法,結果就變得完全不可預測了。
 
“所以整個的管理結構都要發生很大的調整。要求我們必須像一個科技公司一樣來管理這個企業。這個其實是整個組織結構的改善。”
 
就說增程。傳統車企很難做下去,因為增程的軟件非常復雜。理想的增程團隊是從第一天開始,就在設計整個增程的軟件算法和系統架構,后面才能不停跟進優化。而帶來的改變就是,能耗可以越來越低,體驗可以越來越好。
 
“我們的增程跟普通的增程不一樣。普通的增程等電都跑沒了再靠油來續命;我們的增程當成傳統的油車來使用也沒有任何問題,它除了是電驅動體驗更好以外,沒有任何的缺點。”
 
而這次改口,不僅僅是提法的轉變。有老車主在溝通會上直言,更新后“燃油優先”模式會原地充電,以前的版本是沒有的。老用戶對理想的認知原本是,發動機是不直接給電池充電供電的;這個功能似乎就跟當初的理解相違背。
 
李想說,“燃油優先”模式的一個核心訴求,是保證用戶在沒有充電條件時也可以一直使用。再往下還會通過優化,基本上把“燃油優先”模式的體驗做到跟正常的混動車一樣。因為不插電也能用是很多人很明確的訴求。
 
理想接下來要覆蓋100個城市,去向三線城市、四線城市覆蓋的時候,這樣的訴求會變得更大一些,所以是基于這樣的一個出發點。5月1日,理想汽車在石家莊、長沙、寧波、濟南4家零售中心正式開業,總數達到19家,覆蓋17個城市。
 
這看著很像騷話。那么油車不香嗎?但實際上仍舊是圍繞第一性原理來展開。在李想看來,他的車既要做到電驅的體驗,同時也應該是一個更自由的產品,要讓人完全不要再考慮什么補能的焦慮問題。
 
至于它的定性是不是符合政策所趨,到今天,這個每踩一步都踩空的人,應該放棄了。他說,未來三年,他們只做理想ONE一款車,基于智能、基于OTA,它還有很高的優化空間。
 
我想,相比那些跟著變化的政策橫跳的投機者,這至少是個認真做產品的態度。無論名頭如何,是否符合上頭的心意,它都是個好產品。別讓好產品再輕易跑了。

 
 
[ 頻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94

風光儲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風光儲網.本站網絡實名:風光儲網-最專業的風光儲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