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名為安徽奇點智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奇點”)因經營范圍新增測溫儀及監控系統研發、生產、銷售及進出口貿易,而獲得輿論的關注。
資料顯示,安徽奇點成立于2016年10月,注冊資本為13.5億元,先前經營范圍主要包括汽車整車、新能源汽車等,而它的第一大股東便是奇點汽車的運營主體智車優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70.37%。
提及奇點汽車,其入局造車行業并不算晚,成立至今,融資總額超過170億元。但在產品的進展上,與已經實現量產交付的造車新勢力相比,奇點汽車“掉隊”頗遠。首款產品因上市時間屢屢跳票,而被外界戲稱為“跳票王。”
針對首款產品的上市時間,子公司“跨界”造測溫儀緣由等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奇點汽車方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領導沒有時間回復,暫不接受采訪。
量產遙遙無期
公開資料顯示,智車優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業務涵蓋了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系統、基于大數據與云計算的車聯網服務和解決方案、創新技術產品的投資等,智車優行的主要產品便為奇點汽車。
作為造車新勢力,奇點汽車的經營模式可謂獨特。據悉,奇點汽車采用“特斯拉+小米”的模式,即在智能電動汽車產品層面,對標特斯拉;在營銷層面,以成本價定價,爭取到更大市場空間后,依靠后續一系列衍生服務實現盈利后置,與小米生態供應鏈模式類似。
不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就使得奇點汽車的“特斯拉+小米”經營模式始終處于尷尬局面,因為在產品層面上,奇點汽車首款量產車型始終未能交付量產。
在業界看來,量產和交付是評價造車新勢力的兩大關鍵指標。以造車新勢力頭部玩家蔚來汽車為例,自2018年6月開始交付以來,蔚來全品牌累計交付35751臺,包括20675臺ES8和15076臺ES6。
奇點汽車也曾多次宣布首款產品上市的消息,早在2017年4月,奇點汽車便發布首款中大型純電動SUV iS6,并宣布當年底小批量生產。然而在2018年1月,奇點汽車創始人沈海寅宣布,奇點iS6將于當年底量產上市。2018年10月,沈海寅宣布,奇點iS6推遲上市,預計在2019年春節前后。截至目前,奇點汽車仍未有量產車型上市。
2019年上海車展期間,沈海寅回應稱,iS6遲遲未能量產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其一,奇點汽車為代工廠模式,這種模式容易受制于人。
據悉,奇點汽車的代工廠為北汽集團。其二,從造車新勢力已經量產交車的情況來看,奇點希望能避免“踩坑”,更愿意花時間打磨產品。除此之外,更換供應商也耽誤了不少時間。
在汽車分析師任萬付看來,如今資本寒冬下,車企產品能上市就盡量上市,這樣會稍微抵抗一些風險,越晚上市,對于企業的融資和未來的發展,風險就會越高,“互聯網造車可能只有少數會成功,大多數會以失敗告終。對于企業來講,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也不可能推遲上市。”
5年燒錢超170億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奇點汽車已完成8輪融資,融資總額已超過170億元,投資方包括奇虎360、聯想之星、韜蘊資本、博雍基金等。最近一輪融資的時間為2019年10月12日,融資數額近億美元。
奇點汽車融得超170億元用途何在? 據了解,為了給車型量產做準備,奇點汽車計劃在多地投資建設工廠。根據奇點汽車披露的安徽銅陵工廠建設規劃,產業園項目總投資80億元、年產能將達20萬輛,一期工程占地400畝,主體廠房于2017年6月開工建設,2018年10月底全面完成一期廠房建設。
2019年3月底,沈海寅宣布與蘇州市相城區以及高鐵新城全面開展合作,未來5年投資150億元打造奇點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奇點汽車蘇州生產基地,并合作成立100億元的智能電動汽車產業投資基金。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的淘汰賽逐漸加劇,大部分企業都或多或少面臨著資金難題,截至目前,已有博郡汽車、前途汽車等新造車企業也被曝出陷入“欠薪”的泥潭之中。
即便是身處第一梯隊的蔚來汽車也不例外,3月18日,蔚來汽車(NYSE:NIO)公布上市后的第二份財報。數據顯示,蔚來汽車2019年營收78.25億元,較2018年的49.51億元增長58%;凈虧損114.13億元,較2018年的凈虧損233.28億元減少51.1%。
除此之外,對于公司的現金流,蔚來汽車方面也發出預警稱,現金余額不足以提供未來12個月持續經營所需的營運資金和流動資金。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2020年對造車新勢力來講比較艱難,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較大損失,市場需求低迷,融資困難等,都在觸動著造車新勢力的神經。